使用電子產品不存在重金屬中毒
2012年12月24日 15:53 6431次瀏覽 來源: 北京日報 分類: 鉛鋅資訊
鉛、錫、鉻、汞和鎘等重金屬封存于電子元件或塑料材質中,人們接觸機會和劑量有限。手機與其它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的有毒,實際上體現在電子垃圾無序的回收、拆解環節,而不是使用環節。
手機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從1973年4月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機問世至今,全球有75%的人在使用各種型號的手機,大家都忙著用手機上網、發微博、通話、寫短信、拍照、聽音樂。手機對健康是否具有危害?
使用電子產品不存在化學品與重金屬中毒
手機通過電磁波進行信息傳遞,因此人們早年的擔心集中于手機的輻射效應。手機輻射對人體健康到底有無損害,對此尚無定論。由于手機普及率極高,即使個別手機使用者患了腦瘤,如果人群腦瘤發病率并無顯著增加,就無法證明是由于手機輻射所致。多數研究者認為,還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來證明手機輻射與腦瘤等疾病相關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有兩家美國機構的研究人員對36款手機進行了拆解分析,并根據所含化學物質的環保程度進行了排名。研究結果顯示,手機有毒!36款手機中均檢測出有毒化學物質,涉及阻燃劑、聚氯乙烯、溴以及鉛、錫、鉻、汞和鎘等重金屬。人們使用有毒的手機,是否會發生化學品中毒、重金屬中毒呢?
環顧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空間,有毒的物品恐怕不止手機。在空調機、彩電、冰箱、洗衣機、家庭影院設備、電腦等電器中,如果也進行類似的拆解分析,相信上述物質也會存在。現有的醫學研究證實,使用電器和電子產品,并未使消費者面臨化學品中毒、重金屬中毒增加的風險。
電子垃圾的無序回收與拆解是潛在危害
中毒是由毒物引起,一切取決于接觸方式和接觸劑量。就手機使用者與手機中有害物質的接觸方式而言,電子產品中作為阻燃劑應用最廣泛的多溴聯苯醚,其急性毒性很低,沒有證據表明,正常使用手機的微量接觸會導致健康損害;而多溴聯苯醚作為一種環境持久污染物,通過空氣、水源和食物給人體帶來的潛在危害,恐怕大大超出使用手機的有限接觸。
鉛、錫、鉻、汞和鎘等重金屬封存于電子元件或塑料材質中,人們接觸機會和劑量有限。金屬類物質不會通過皮膚被吸收,而被呼吸道吸收需要在高溫條件下,金屬處于熔化狀態才有可能通過蒸氣形式經呼吸道吸收。有害金屬能否經消化道吸收中毒,關鍵取決于手部皮膚污染劑量和個人衛生習慣。正常使用手機時,人體與含有鉛、錫、鉻、汞和鎘等重金屬材質的接觸是一種間接狀態,在理論上和醫學實踐過程中,都未發現由此導致體內重金屬超標的證據。
手機與其它家用電器及電子產品的有毒,實際上體現在電子垃圾無序的回收、拆解環節,而不是使用環節。在處理和回收電子垃圾過程中,直接丟棄與隨意焚燒,會導致多氯聯苯、多溴聯苯醚和多種重金屬的環境污染,通過大氣、水源和食品給人們帶來潛在的危害。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