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基催化劑可降低燃料電池成本
2013年02月19日 9:10 503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新技術
中國科技網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8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采用鐵基催化劑快速、高效分裂氫氣發電,使燃料電池的成本大大降低。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學》在線版上。
該實驗室分子電催化中心帶頭人、化學家R.莫里斯·布洛克說,現在燃料電池采用鉑作為催化劑,其缺點是價格要比鐵超出1000倍。而他的研究小組已經開發使用較為便宜的金屬,如將鎳和鐵作為催化劑,可以快速分割氫達到每秒兩個分子,接近商業催化劑的效率。
燃料電池是通過氫使化學燃料中的電子發電:一大塊金屬的鉑作為催化劑,爆裂一個氫分子如同炸開個雞蛋,像蛋清一樣的白色電子“淌”出形成電流。由于鉑特殊的化學性質能夠做到這一點,因此化學家不能簡單地用更便宜的鐵或鎳取代這種昂貴的金屬。然而,一種存在于自然界中被稱為“氫化酶”的分子可使鐵分裂氫。
布洛克和同事受到氫化酶運用鐵作為催化劑的啟發,首先創造了幾個潛在的分子用于測試;然后對于表現最佳的分子確定其形狀和調整內部電子的力量,以取得更多的改進。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早期過程中不均衡地分離氫分子。鑒于一個氫分子是由兩個質子和兩個電子構成,研究中需用催化劑先拖拽走一個質子并將其發送,而之后其會被一種叫做質子受體的分子捕捉。在實際的燃料電池中,這種受體將被氧化。一旦最初的質子與其電子之間的拉攏力量消散,電極便會很容易拽掉第一個電子。然后,另一個質子和電子也同樣會被移除,這樣,兩個電子就會穿梭于電極間。
通過實驗的設計,研究團隊測定了催化劑分裂氫分子的速度,最高值大約每秒可以分裂兩個分子。此外,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其過電壓,以衡量催化劑的效率。結果顯示,過電壓達160—220毫伏,顯然已經具有商業催化劑的效率。研究團隊目前正在設法減緩這些反應步驟,以便也可加快其速度,以及確定在最佳條件下掌控該催化劑的執行效果。
評論:動力電池的高昂成本,一直都是電動汽車實現商業化普及的最大絆腳石。具體到燃料電池汽車上,電池整體成本被抬高的原因之一,便是使用“白金”——鉑作為催化劑。為此,科學家們此前一直在尋找更為價廉物美的替代品,并在碳、鐵材料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實現重大突破。如果類似美國團隊這樣的研究最終能夠實現商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的整體發展態勢和路徑方向,或許都將因此發生轉變。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