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錘百煉噴薄出 獨攬供鋁十二載——中國第一個氧化鋁工業基地發展掠影
2009年10月07日 12:2 6148次瀏覽 來源: 山東淄博張店區五公里路1號山東鋁業公司黨委宣傳部 分類: 鋁資訊 作者: 張瑞東 石曉慧
齊魯大地,十里鋁城;歲月流年,風雨滄桑;歷史見證,鑄就輝煌。
當歷史的車輪碾過1952年5月23日這一天,中國第一批(約800公斤)氫氧化鋁在山東鋁廠(現中鋁山東企業前身)用“堿石灰燒結法”試制成功。1954年7月1日,永遠值得山鋁人自豪的日子來臨了,這一天,山東鋁廠建成投產,正式接受國家任務,中國第一個氧化鋁工業誕生。
從1954年到1965年,“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等情況接連而至,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五〇一廠(山東鋁廠)共生產氧化鋁160萬噸,獨自承擔全國氧化鋁需求達12年之久,直到1995年鄭州鋁廠建成投產才告結束。1961年,經歷了“大躍進”后的五〇一廠氧化鋁產量不升反降,各項經濟指標也降至歷史最低點。1961年上半年,五〇一廠開始對生產秩序進行全面整頓,并實施了包括10項建設工程在內的“填平補齊”工程,工程歷時四年多。至1965年,五〇一廠的氧化鋁生產能力已達到25萬噸,是擴建前的7倍,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多項經濟技術指標超過了國外同類生產廠家的先進水平。在國家蒙受“三年自然災害”,物質生活相當艱難的條件下,當時為了解決料漿“跑渾”問題,山鋁人用面粉充當凝固劑,將雪白的面粉整袋的倒進料漿里保證生產,體現了山鋁人強烈的責任心和無私奉獻的品質。
今天的山東鋁業公司之所以被譽為“中國鋁工業的搖籃”,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中國第一個氧化鋁基地,為國家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是因為它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為其他鋁廠的建設提供了主要的工藝技術,輸送了大批人才。據統計,50多年來,山鋁向全國各地輸送人才大12000余人,其中,僅干部就達3000人左右。
從年產2萬噸到今天的年產100萬噸,50多年風雨歷練,50多年滄桑巨變。新中國成立不久,山鋁人白手起家,在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氧化鋁基地;計劃經濟時期,山鋁人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作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深化改革,順利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在新的世紀,通過科技興企,實現了生產經營的一次次突破;金融危機面前,山鋁人發揚老兵工的拼搏精神,打響控虧增盈攻堅戰。曾經輝煌的燒結法氧化鋁生產因為高成本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怎么辦?山鋁人提出了大力發展拜耳法氧化鋁戰略計劃。1992年,“八五”重點工程——6萬噸拜耳法氧化鋁生產工程建成,山鋁逐步成為全國第一家利用國外鋁土礦、采用低溫溶出的氧化鋁生產線,結束了山鋁40多年純燒結法生產氧化鋁的歷史,氧化鋁生產形成了“大燒結、小拜耳”的格局。2009年7月,一條經過燒結法改造的30萬噸拜耳法生產流程在山東鋁業公司氧化鋁廠正式投料,這條浸透著200多名干部員工心血與100多個不免之夜的生產線給危機中的山東鋁業公司帶來新的曙光,也為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奠定了良好基礎。
回首過去的歲月,一代代山鋁建設者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工作,為企業發展奉獻了青春、汗水和智慧,他們帶著純樸的感情,在中國有色行業發展的征途上流下了一行行閃光的足跡。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