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礦院“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等3課題通過科技部檢查
2013年03月19日 15:11 726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新技術
3月中旬,科技部組織國內同行專家和財務專家,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牽頭的“十二五”863主題項目“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各課題相繼開展中期檢查工作。3月14~15日,該院承擔的3個課題順利通過檢查。
3月14日,副院長、項目首席專家戰凱陪同科技部相關領導和專家組,分別在三部研發中心和固安生產基地現場考察了研發環境、觀看了相關樣機和軟件的演示。隨后,“地下智能鏟運機”、“地下金屬礦智能采礦爆破技術與裝備”與“地下金屬礦泛在信息采集與井下無線通訊”課題負責人分別向科技部領導和專家匯報了研發進展情況,課題組成員回答了專家提出的問題。
經過現場考察、聽取匯報和答疑環節,專家組認為,該院承擔的3個課題按計劃完成了階段工作任務,形成了多項科技成果,課題進展順利,預算執行較合理,建議加快開展工業試驗。其中,“地下智能鏟運機”課題基本完成自主行駛、自動稱重、定點卸載、故障診斷等系統的技術研發,建立了各系統的數學模型,完成了控制算法的研究,進行了模擬仿真研究;完成了車載傳感器、控制器的分析和選型;研制了具有視距遙控功能的斗容為0.4m3鏟運機模型樣機;完成了2m3地下智能鏟運機的匹配、設計計算、圖紙設計、關鍵部件選型和采購等工作。“地下金屬礦智能采礦爆破技術與裝備”課題研發了鉆孔孔口快速數字化定位測量、炮孔參數快速數字化測量、爆破空間三維分析等技術;開發了鉆孔孔口快速數字化定位測量裝置、爆破空間三維數字化精確測量裝置,研制了地下金屬礦智能化炸藥車送管機構及液壓工作站;開發了地下金屬礦采礦爆破三維智能優化設計與評價分析軟件、地下金屬礦采礦爆破作業過程的監控與管理信息化平臺。“地下金屬礦泛在信息采集與井下無線通訊”課題基本完成了“地下金屬礦泛在信息采集傳輸控制協議”框架設計、井下無線通信裝備研制及無線數據傳輸技術研究;完成了網絡帶寬自適應分配、設備間自主對等通信、網絡故障診斷與故障定位及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等多項通信優化技術研究;研發了固定式無線基站、移動式無線基站及車載無線終端,進行了現場實驗及測試工作。
“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是“十二五”863計劃優先啟動的主題項目,研究起止年限為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該項目總體目標是圍繞地下智能開采技術所包含的地下開采裝備、礦山生產規劃、礦山生產系統運行、礦山運行狀態監控等智能化模塊以及實時數據交換的功能要求,研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中深孔全液壓鑿巖臺車等主體采礦裝備,攻克地下金屬礦泛在信息采集與高速通信、設備精確定位與智能導航、智能采礦爆破、生產過程智能控制與調度等有關智能開采的關鍵技術難題,初步建立我國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技術體系,促進我國采礦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增強我國采礦行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該項目的研發對于提高礦山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性,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和礦山企業的經濟效益,推進我國采礦行業技術水平升級意義重大。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