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鉛蓄電池產業起波瀾
2013年04月01日 15:53 8074次瀏覽 來源: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分類: 鉛鋅資訊
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范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到2015年,廢鉛酸蓄電池的回收和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鉛循環再生比重超過50%,推動形成全國鉛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分析人士認為,繼2012年5月《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之后,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的政策再一次出臺,顯示出政府推動行業加快整合的決心,有利于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
受環境污染之累
作為一種極具環境破壞力的金屬元素,鉛在環保領域一向擁有“生態殺手”之稱。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兒童血鉛”事件時有發生,鉛污染地下水的報道也頻繁見諸報端,普通民眾一時間聞鉛色變,紛紛將矛盾的焦點指向涉鉛企業,對鉛酸蓄電池生產廠家頗多微詞。
其實,自1860年法國人普朗特發明出用鉛作為電池的電極至今,鉛酸蓄電池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由于鉛酸蓄電池具有性能可靠、生產工藝成熟、價格較低、使用過程中不需要補充水分、免維護等優點,在很多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我國大部分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使用的也都是這種電池。
既然有眾多優點,人類使用歷史又非常悠久,為何國家相關部門要頻頻對鉛酸蓄電池行業“重拳”出擊?
業內專家介紹,廢鉛酸蓄電池內含有鉛膏、廢硫酸等化學物質,如果任意排放會對土壤及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而且這種污染會持續很多年。同時,在鉛酸蓄電池里還裝有高溶解性的酸液,該酸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鉛,隨意排放會污染土地并產生鉛蒸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而上述污染恰恰是我國鉛酸蓄電池行業長久存在的產業痼疾。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行業迅速膨脹,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鉛酸蓄電池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但由于部分企業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導致鉛污染事件頻發,嚴重威脅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
隨著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以及國內各類產業環保門檻不斷提高,近年來,鉛酸蓄電池行業也處于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
順應產業發展現實和群眾環保呼聲高漲的雙重要求,《關于促進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范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措施,涉及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嚴格行業準入和生產許可管理、強化項目審批管理等方面。
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據了解,鉛酸蓄電池在電動車市場占據較高份額,目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鋰電池技術的沖擊,但鉛酸蓄電池的高性價比確保其主流地位在短期內不可撼動。隨著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行業的高速發展,電池需求還將有較大增長空間。同時,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空間較大,巨大的汽車保有量和新增汽車的電池更換及配套,也會帶動汽車用鉛酸電池需求穩定增長。
“目前,各鉛酸蓄電池企業去庫存化的表現還是相當明顯的。鋰電池因其價格過高,一時還無法取代鉛酸蓄電池,因此若下游實際消費持續增長或保持堅挺,2013年鉛酸蓄電池產量有望同步走強。”行業分析師林哲臣表示,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帶動產能擴張的緣故,短期內鉛酸蓄電池還不具備被市場淘汰的可能性。未來國家層面對鉛酸蓄電池行業的管理重點必然要落在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結構調整上。
林哲臣的看法代表了相當一部分鉛酸蓄電池廠家的觀點。這些廠家的觀點在《關于促進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范發展的意見》中得到體現。
淘汰落后產能方面,把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行業作為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重點行業,立即淘汰開口式普通鉛酸蓄電池生產能力,并于2015年年底前淘汰未通過環境保護核查、不符合準入條件的落后生產企業。禁止將落后產能向農村和中西部地區轉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兼并重組。
嚴格準入方面,要加強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新、改、擴建項目備案管理,禁止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鉛污染超標區域和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新、改、擴建增加鉛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在非重點區域內,新、改、擴建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要符合區域鉛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建設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企業集聚園區,應當開展規劃環評,強化園區規劃控制,嚴格落實防護距離要求。
另外,今后上述五部門還將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在2012-2015年通過中央財政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對全國范圍內的鉛酸蓄電池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予以支持。并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對利用廢鉛酸蓄電池生產再生鉛的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稅收優惠政策。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