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提升門檻 再生資源企業面臨機遇
2013年05月17日 8:45 5983次瀏覽 來源: 上海證券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5月14日,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多家央企因環保數據弄虛作假被環保部點名并處罰。15日,國務院大力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但卻留了環保核查這一關鍵“后手”,可以預見,環保行業將因此明顯受益。5月22日,2013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技術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國際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屆時,環保部與商務部官員及行業協會領導將出席會議并講話。電子垃圾回收行業會否迎來新規劃新政策,值得關注。
行業門檻逐步提高
據悉,為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商務部已經先后確定了三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今年商務部辦公廳則下發了通知,把“爭取財稅政策、開展重點品種回收模式試點、組織開展宣傳等方面,深入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
商務部還提出,要積極培育回收龍頭企業,并于今年上半年發布實施《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20)》。
國家環保部作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資質的主管部門,一再重申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的管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的完善及優勢企業的出現,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資質將要求更加嚴格。各地區處理企業的數量均進行了總量控制,新企業將很難進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行業。行業門檻將因此提高,龍頭企業將強者恒強。
“很多人問我,政府投環保是不是真的有動力,我說,是真的,我們做環保的企業能切切實實體會到。”深圳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告訴本報記者,“對這個行業,我是真正的看好,公司能發展到今天,也是因為我們一直堅持這個信念。”
企業盈利模式逐漸清晰
5月22日,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主辦的2013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技術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國際會議將在北京召開,會議還將發布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白皮書。屆時,相關政府部門國內外企業、行業協會、業界專家等共同探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及資源綜合利用的法制建設、國內外管理和技術的發展,以及利益相關方參與體制建設的可行性和激勵機制等話題。
據主辦方透露,海爾、海信、格力、長虹、聯想、TCL、蘋果、三星、松下、日立、尼康等生產企業,華新綠源、東江環保、格林美、上海新金橋等等拆解處理企業都將參會。
“大家都這么積極,一是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二是因為有錢賺了。”一家擬參會企業的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受益于國家對拆解企業的補貼政策,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已經能找到利潤,行業也因此迎來了快速發展。
國家的補貼政策是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2012年5月21日獲國務院批準,于同年7月1日開始實施。該基金對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每臺征收一定的費用,并補貼給處理企業。目前的標準是,對生產者(包括進口)每臺電視機征收13元,對處理企業每臺電視機補貼85元。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也都有相應標準。這無疑是改變電子廢棄物處理行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市場是個很奇怪的東西,有了這85元錢的補貼,他會自動在產業鏈各環節中進行分配。”一家拆解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直接后果是給回收企業加價,以前一臺電視機只要30元的,現在加價20元到50元,這樣的一個好處是,受以舊換新政策沖擊后已經歇業、剛剛準備回來重操舊業的游擊隊干不下去了,因為他們的回收價格和正規企業相比已不再有優勢。
“雖然那種簡單的作坊式拆解還有,但我們可以說,在有正規拆解企業的地方,這種小作坊已經很難生存下去,因為他賺不到錢。另一方面,能拿到補貼的企業,也有了一定的盈利。”前述負責人介紹,以一臺電視機為例,85元的補貼足以支付回收、運輸、拆解的全部成本,拆下來的東西賣出去就是利潤。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