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銅和買盤將對銅市發揮引導作用
2013年06月08日 9:2 6099次瀏覽 來源: 路透社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二次沖擊**
不過,廢銅短缺也給現貨銅市場帶來了第二次并不明顯的沖擊。
這是因為許多銅制造商亦使用廢銅作為原料,將其與精煉銅混合。
這也是一種全球性現象,但是在中國能夠體會到的感覺最明顯,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
將廢銅使用情況加以量化并非是一件易事,但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在著手處理。
該組織估計去年中國消耗了302萬噸廢銅(ICSG中國與歐盟27國制造與回收調查:2012)。
這些廢銅的62%是被江西銅業和其他生產商目前已關閉的重熔廠所消耗的。
余下的部分廢銅則是由黃銅制造廠(占總量的25%)和線材制造廠(13%)所使用。
這些廢銅的含銅量為115萬噸。
在廢銅極度短缺的時期,這些廢銅需求不得不以精煉銅代替,蓋過整體的消費趨勢不符。
**逢低買盤**
實貨銅市場內另一個與廢料相互影響的重要穩定因素是,中國的逢低買盤。
在2008年底的那段黯淡歲月,正是國儲局帶領的中國買盤推動銅價反彈。
現在大量中國實貨買盤再度現身,因消費者趁銅價下跌補充庫存。
這種情況并不顯眼,有時甚至沒有,因為與其增加原料進口,中國買家更傾向于消耗上海保稅倉庫里的銅庫存。
衡量這種流動的最佳指標是,此類金屬的實貨溢價水準。
4月底,買家購買上海保稅倉庫現貨銅或即將到港銅貨,較LME現貨銅每噸的升水為120-135美元,高于3月的僅70-90美元。
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顯示上海保稅區內的銅庫存到底有多少,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庫存將下降。
這無疑與中國顯性庫存的趨勢變化相一致。
上海期交所監控的銅庫存現為213,782噸,低于3月峰值247,591噸。
上海期貨交易所滬銅期貨,至少是近月合約轉為貼水,再次表明本地市場吃緊。
**只會上漲?**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銅價不會繼續下跌了么?
并非如此。
交易所交易的銅存在于更廣泛的金融領域,而這個領域是由宏觀信號和投資流動所主導。
未來可能并不缺少逢高拋售的潛在賣家。
銅精礦供應過剩的局面也不會突然消失。
不過,正如2008-09年所看到的那樣,廢料供應和中國補充庫存都將更加有力地遏制銅價繼續下跌。
[1] [2]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