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需規范發展
2013年06月24日 8:54 2943次瀏覽 來源: 經濟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在日前召開的“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范發展工作座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與環境保護部共同表示,將加快出臺《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突破回收短板,形成鉛酸蓄電池的循環鏈。
近年來,我國鉛污染造成的“血鉛”事件時有發生,鉛酸蓄電池正是其中一個重要鉛污染源。今年3月,工信部、環保部等5部委要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強環境保護核查、行業準入和生產許可證管理,有效控制鉛排放,并提出到2015年,廢鉛酸蓄電池的回收和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鉛循環再生比重超過50%,推動形成全國鉛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通過對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行業實施嚴格的準入管理和環保監管,鉛酸蓄電池的生產與再生利用環節將走向規范化,其中回收環節尤為關鍵。”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楊鐵生告訴記者,如能實現廢舊鉛酸蓄電池有序回收,則鉛循環鏈得以形成,生產、回收、再生利用環節全程受控。但從行業現狀看,回收環節仍是一個短板,亟待實質性的突破。
目前,鉛酸蓄電池的使用量占所有電池市場份額的70%,其應用領域已從汽車啟動電源、火車用電池等發展到通訊、風能、電力、新能源汽車、不間斷電源等,每年產生大量的廢鉛酸蓄電池,推動了再生鉛行業的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是最大的鉛酸蓄電池生產和出口國,2012年全國產量約1.74億千伏安時,同比增長27%,耗鉛量320多萬噸。同時,我國再生鉛產量已由2001年的21萬噸增長到2012年的140萬噸。
審視我國歷次鉛污染事件,從生產、回收到再回收環節,部分企業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管理粗放等問題是主要原因。在電池生產和鉛再生利用環節中,盡管產生的污染物已有比較成熟有效的處理技術,但是由于其投入成本較高,小型生產企業不能上馬環保設備,導致鉛污染事件頻發和二次污染。
在回收環節中,目前,鉛酸蓄電池回收以大量個體從業者為主,基本上處于無序狀態。同時,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加上經濟利益驅使,許多回收點在手工拆解并高價賣出鉛片后,隨意棄置含鉛材料和酸液。
針對生產環節,嚴格準入和強化監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已經印發的鉛酸蓄電池、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明確,不允許不符合條件企業在行業中生存,在有限的緩沖期內,將大幅壓縮企業數量。
針對回收環節,工信部提出,要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具體機制和操作辦法。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銷售者、消費者參與回收利用的積極性。鼓勵生產企業通過其零售網絡組織回收廢鉛酸蓄電池,支持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再生鉛企業共建回收聯盟。
楊鐵生說,工信部還將建立鉛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試點,加大對以舊換新、回收處理基金等的研究和試點探索力度。加強對廢鉛酸蓄電池收集、儲存、運輸全過程的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拆解和土法煉鉛等行為。支持建設一批規模化、規范化的鉛再生循環利用示范工程。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