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垃圾形成跨國利益鏈
2013年07月12日 9:19 9200次瀏覽 來源: 環境與生活雜志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美國未加入《巴塞爾公約》
近些年,在中國、印度、印尼、巴西和非洲等地查獲洋垃圾的報道,凸顯了發展中國家清除洋垃圾非法進口的決心。但是僅靠發展中國家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大部分洋垃圾的源頭,發達國家需要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時至今日,美國仍然不是《巴塞爾公約》的締約國,在禁止對發展中國家輸出垃圾方面,美國一直被環保人士指責態度消極。近年來,美國也開始采取一些行動,避免美國電子垃圾對發展中國家的環境造成污染。2006年,美環保署制定了一個名為“負責任的回收”(R2)的約束力寬泛的規范;2010年4月,美國環保團體“巴塞爾行動網絡”發布了一套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的標準“e-Stewards”和相關的認證程序,這個嚴格的認證標準得到了美國環保署的承認;從2011年開始,美國國會對《電子產品責任性回收法案》進行討論,旨在限制電子垃圾出口從而促進國內電子產品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
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卑詩省),當地居民在電子垃圾“回收日”那天,可以把廢舊電器交給有資質的運輸機構,或者自行將垃圾送到省內約130個固定垃圾回收點。一個名為“電子垃圾管理”的項目統領著整個回收流程,而支撐該項目的部分資金來自消費者。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產品時,需要繳納數量不等的“環境處理費”,支持電子產品生產商和零售商回收垃圾。
歐盟給成員國定回收指標
2012年8月,歐盟出臺了電子垃圾整治新方案,將回收任務平攤到各成員國,希望各國在2016年前完成45%的回收指標。電子垃圾回收在歐洲形成了產生、運輸、回收、處理到深加工成金屬產品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了循環閉合的產業鏈。
位于比利時的優美科集團(UMICORE)電子垃圾處理廠,是全球最大的廢棄物金屬及貴金屬提取企業,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廢舊手機、電子線路板甚至汽車等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和高效回收,保護了環境,也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2012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在比利時訪問時,還考察了這家工廠。
在我國,國家發改委2003年12月確定了浙江省、青島市為國家廢舊家電回收處理試點省市。但在法律層面,盡管早已出臺了《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和《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等十多部固廢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但對垃圾流向的規范還較少,這無疑為“洋垃圾”入境留下漏洞。
201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財政部宣布自當年7月1日起開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這是國家的專項政府性基金,意義重大。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