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重度污染土壤或能種出達標水稻
2013年07月17日 8:55 8736次瀏覽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分類: 科技創新
珠三角地區近三成的土壤因重金屬污染已不適宜種植農作物,這種狀況還能改變嗎?記者從廣東省地質局獲悉,該局在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通過向土壤中施加改性粘土修復材料,使土壤上種植的敏感作物小白菜中鎘和鉛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大部分水稻品種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準。
單以重金屬含量判斷土壤優劣不科學
根據國土資源部與廣東省政府合作開展的相關項目調查顯示,三類和劣三類土壤占了珠三角總面積的22.8%,重金屬主要超標元素為鎘、汞、砷和氟。重金屬污染區域主要分布在廣州-佛山及其周邊經濟較為發達地區。這類土壤已不適合種植農產品。據悉,鎘大米出現的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大米產地土壤遭受鎘等重金屬污染。
“單純以重金屬元素含量高低判斷土壤環境質量優劣,是不科學的”,廣東省地質局高級工程師李錫坤指出,重金屬元素的活動性、毒性與它的存在形態密切相關。
目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途徑有兩種,一種是將重金屬從土壤中轉移走,即去除化。另一種是運用物理化學方法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使其固化或鈍化,將重金屬的活性降低,減少它們在土壤中的可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土壤修復材料可助降低農作物毒性
據介紹,近年來,廣東省地質局地質實驗測試中心通過承擔相關項目,在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該局開發出的“改性粘土材料鈍化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技術”,通過向土壤中施加改性粘土修復材料,利用修復材料對重金屬的吸附固定能力,顯著降低土壤中主要毒性重金屬鎘、鉛的可遷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大大降低農作物吸收重金屬的水平。
經試驗,施加巰基化膨潤土修復材料能有效固定土壤中的鎘和鉛,污染場地經修復后種植的敏感作物小白菜中鎘和鉛含量分別可降低48.54%、33.16%,達到重大的減毒控制效果,部分小白菜中鎘含量可達無公害食品衛生標準。研究人員試驗結果顯示,通過該技術的修復,在鎘重度污染土壤上培育產出的稻米中鎘的含量顯著降低,大部分水稻品種均能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準。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