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電子廢棄物智能交投網絡
2013年08月13日 16:4 890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每座城市,都是一個寶藏。全球80%以上可工業化利用的礦產資源已從地下轉移到地上,更多的資源以垃圾的形態堆積在城市周邊。
“追蹤城市生態足跡”系列報道,從資源回收利用出發,勾畫出城市消彌生態足跡的路線圖,以期喚醒一座座沉睡已久的“城市礦山”。
家住上?;疖囌靖浇睦钕壬涨皝淼介l北區民立路一家全家便利店。在店中的“阿拉訂”智能終端機里,他發現了新增的一項舊家電回收應用。
李先生好奇地點了一下這個應用,隨即顯示出了5種可回收電器,有洗衣機、冰箱、空調、電腦、電視。李先生選擇了電器的種類、型號,并輸入手機號碼。此時,終端機系統上跳出一行字:公司客服會在24小時內打來電話,商量約定具體上門收貨的時間。李先生興奮地告訴記者:“僅需一分鐘,選擇了類別,登記了手機號碼后,就能在家等著上門回收服務了,真是太方便了!”
在便利店內建立廢舊家電回收終端,是上海擴展電子回收網絡的一個新舉措。據悉,上海市正打造覆蓋全市的智能交投網絡。目前,上海市金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已嘗試在大賣場、商場內設置物聯網智能回收箱。今后,市民可在家門口輕松找到投放點,借助銀行卡信息捆綁的方式,用投放電子廢物所得的積分兌現現金。
那么,覆蓋全市的上海智能交投網絡是如何建立的?上海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現狀如何?回收渠道有哪些?對電子廢棄物的處理又存在哪幾種模式?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每年報廢大件電器500萬臺
七成以上大件家電進入正規處置渠道,通過環保處理,電子廢棄物中的金屬塑料等再生資源回收逾萬噸
上海電子產品維修服務協會2009年前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市 70%的居民家中廢舊家電,90%的企業邊角料,85%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電子廢棄物,都流向了回收“游擊隊”。為牟暴利,他們隨意拆解處置,甚至采用焚燒或化學方法處理,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
在我國,大多數電子廢棄物常年沉睡家中,或隨意流入非正規渠道,造成嚴重污染和資源浪費。記者調查發現,與“后續處理”相比,“合規回收”是最大瓶頸。從國外引進先進處理設備,并非難事,但由于回收量不足,導致國內有資質的企業在處置階段束手束腳,不敢投入資金,陷入惡性循環。
為此,上海市著力引導電子廢物有序進入正規回收處理渠道,先后將電子廢物回收體系建設列入上海市政府實事工程、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重點項目和工作。并配合商務、綠化市容部門,積極搭建金橋再生資源平臺“阿拉環保”等專業回收模式,推動回收企業和處理企業對接。“鼓勵電子廢物處理企業參與循環經濟試點,也是我們正在推進的一個方面。”上海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說。
據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介紹,經過近年來上海市對電子廢棄物回收的引導,回收到的廢棄電子產品數量非常可觀,目前上海每年報廢的大件電器約500萬臺。70%~80%以上可進入正規處置渠道。在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期間,全市共回收處理“四機一腦”廢舊家電885萬臺,在全國僅次于江蘇省,年均回收量350萬臺以上,比政策實施前增長30倍以上。電子廢物環保處理企業從原先的“吃不飽”到加班加點拆解電子廢物。通過環保處理,電子廢物中的金屬塑料等再生資源回收逾萬噸,其中塑料、鐵、銅、鋁的增幅均翻倍,電子廢物回收處理體系已初步構建。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