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綠色礦山”建設
2013年08月28日 9:36 2937次瀏覽 來源: 青海新聞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如何在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過程中,做到既開發礦產資源,又保護綠水青山,實現資源與環保的協調發展呢?8月,記者跟隨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與《2013江河源環保世紀行》采訪小組,來到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探尋企業循環發展、綠色環保的新模式。
打造綠色礦山
映入眼簾的是數座正在做綠化恢復的礦山。據了解,礦區開采完之后將會種上植被。同時,礦渣也不會隨意堆放,而是填埋起來,再在上面鋪一層土,然后再種上草。
為提高綠化率和植物的成活率,生產之余,各礦井均從別處運來泥土鋪在矸石山上,增加土壤厚度,并安排專人管理已綠化的范圍,及時培土、澆水。技術人員說:“要是沒有人為干擾,或許幾年后綠化就可以恢復得跟開采前差不多了。”2013年以來,青海礦業公司已完成渣山治理4506.61萬立方米,恢復植被總面積1106畝。
青海省木里煤業開發集團與中國礦大等院校簽訂的《木里礦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就包括種草實驗這一內容。種草實驗包括高寒凍土地區草籽種植實驗和高原泥膠噴漿種草實驗兩種,目前已經試種成功,除高原泥膠噴漿種草部分環節需要改進外,其余效果良好,下一步將在木里礦區進行全面推廣。
變廢為寶,綠色發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礦產資源豐富,企業在生產的同時也產生了工業“三廢”。海西州委、州政府一方面積極鼓勵和倡導企業利用工業“三廢”,另一方面落實對資源合理利用的各項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積極性。
海西化工建材公司的主要產品為普通硅酸鹽水泥,產品輔料為堿渣、煤矸石、爐渣等其他企業的廢料。海西州委、州政府當即為企業申報了325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硅酸鹽水泥熟料產品的綜合利用項目,協助企業順利通過青海省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的認定。在政府的感召下,各大企業紛紛加強了對尾礦廢料的綜合開發利用,積極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力爭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
在察爾汗鹽湖,鹽田里碧波蕩漾,車間里機器轟鳴,一派繁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正在建設中的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屬鎂一體化項目。金屬鎂一體化項目以企業多年來排放的廢液老鹵為原料,變廢為寶。目前,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已被列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核心項目。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致力于打造世界最大的鎂工業基地、中國一流的鹽湖工業區和國家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基地。
建設綠色家園
在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空氣中始終飄蕩著淡淡的咸味,目力所及之處,大多都是泛堿的戈壁灘和黃褐色的山嶺。行走在這片被稱為“鹽澤”的土地上,人們對綠色更加向往。每天,采訪組都在崎嶇的礦區道路顛簸前行,但只要看見綠色,每個人都會覺得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目的地到了!
有綠色,就有希望,有綠色的地方,就有發展的力量。記者看到,各家企業在緊張生產的同時,都非常重視綠化工作。眾所周知,柴達木地區綠化工作艱難,土壤、水源等不利因素讓綠化耗資巨大。但無一例外,每家企業都堅持了下來。許多新建的企業,綠化規模雖然有限,但巴掌大小的一塊綠地,也給人無限希望和活力。
在魚卡礦區,水源地距離礦區二十多公里,工人的生產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省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劉偉民向礦區職工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他說,企業的發展一定要考慮到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既為地方經濟發展助力,也為當地群眾造福。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