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廢銅爛鐵”咋變“真金白銀”
2013年09月04日 10:55 3797次瀏覽 來源: 和訊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廢銅爛鐵”的前世今生
早在今年3月19日,陽泉市天元集團第一批綠色節能洗衣機下線。
過去是賣電器,現在是產電器,天元集團董事長李景春認為“這是天元轉型發展歷程中一次質的飛躍”。沒人知道,支撐這二者銜接的天元集團是再回收的“廢銅爛鐵”。
天元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園區位于陽泉城區小河村,寬敞明亮的廠房里,一臺舊電視機上了拆解流水線,螺釘、線頭、電路板、元器件等等依次分開,進入專門的收納箱。作為全省首家廢舊電器回收處理企業,通過人工和機械化相結合的方式,電視機、電腦、冰箱、空調、洗衣機等電子產品得到無害化收集。
神奇之處還不在于此。緊鄰的生產車間,通過一道道復雜的工藝:漂亮的垃圾桶、精致的果皮箱、公園的塑料長椅、愛護花草樹木的溫馨提示牌,甚至于小型的天元洗衣機、電風扇一一展示在眼前。一路看完,見證了“灰姑娘變公主”的奇跡。
對于廢舊物資回收,更多的人關注的是企業生產的社會效益,如何讓地球更干凈。而在天元人眼中,這卻是一座潛力巨大的礦藏。項目技術指導張海清介紹,項目一期投產后年拆解廢舊電器60萬臺,四期建成后年拆解能力達300萬臺,產值5億元。“銷售—回收—再利用—再制造—再銷售”,天元集團打造的新興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陽泉轉型發展的新主線。
平定縣龍川工業園區,干凈漂亮的廠房內,工作人員戴著白口罩,身著整潔的白褂,腳步匆匆。在這個400多人的企業中,清華大學博士生及高校碩士生20余人,本科畢業生200多人。通過科技金手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風化煤、粉煤灰、牲畜糞便、酒糟、草炭等都變成了生物復合肥,深受農民歡迎。
熱火朝天的鑫磊循環經濟園,工人師傅算了一筆賬:每年綜合利用煤矸石500萬噸,利用電石廢渣60萬噸,利用粉煤灰及爐渣近200萬噸。吉天利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總經理梁福明一臉自豪:每年可無害化處理246萬噸廢棄資源,生產236.7萬噸資源化產品……
2012年,陽泉市工業固廢產生量為1070萬噸,綜合利用量為670萬噸,綜合利用率為62.6%,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丟棄的垃圾是“城市礦山”
天元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家電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年產環保節能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小家電共1500萬臺,實現產值50億元、利稅12.5億元,安置就業人數4800人。李景春對產業園充滿自信:廢舊電器是可觀的礦產資源。據統計,1噸廢線路板可提取400克黃金,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礦;過去需要花大錢焚燒、填埋的廢塑料,如今每噸已賣到數千元。資源再生產業已成為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和“希望工程”。
2009年8月,擁有16項專利技術的吉天利科技公司投資5.1億元,建設鉛蓄電池生產線。包括年生產160萬千伏安通信、電力用環保型鉛蓄電池、10萬噸廢舊電池和電子產品全封閉智能化處理項目。大型廢舊電池無害化處理設備,清潔鉛蓄電池生產線,創造了國內首條廢鉛蓄電池清潔生產閉合循環產業鏈。公司引進國際先進的裝備和技術工藝,使清潔生產水平達到世界先進。其中鉛的回收率達到了99.9%以上,相當于使一次性鉛資源的有效壽命延長了700年。其他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8%,綜合生產成本降低了25%。循環發展的思路,實現了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多贏。
按照吉天利科技公司制定的“城市礦產”開發者的戰略定位,整個園區建成達產后,年可處理各類廢棄物200萬噸,減少10萬噸有毒有害物質對環境的污染,減少生產過程中95%以上的有害物排放,節約80%以上的能源,循環利用的“城市礦產”可節約原生礦石資源5億噸,從而實現園區建設時確定的循環經濟、經濟循環、再生資源、資源再生目標。園區工程全部投產后,一個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利稅60億元、安置勞動力15000余人的產業園區,將會為陽泉市轉型跨越發展發揮積極的帶動作用。
“從你丟棄的垃圾中,我們看見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吉天利董事長劉娣說。
做環保的企業面臨煩惱
環保產業被認為是朝陽產業,然而對許多投身環保產業的企業家來說,不可避免的面臨“成長煩惱”。
天元集團董事長李景春認為,“發達國家循環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工業化之后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先進的可持續發展技術以及健全的制度基礎上,對我們而言,這都是全新的課題。”
如果說,之前制約“城市礦產”開發是因為相關技術支撐不成熟的話,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回收渠道商業模式缺失。
以吉天利為例,如果要支撐企業三期工程的正常運行,必須建立以山西省作為再生資源回收中心區,建立地市級再生資源集散分揀中心,建成以華東、華南、華中、華北、東北、西北、西南回收服務中心和200個地區的產品回收服務區的重點回收通道。通過點線結合、層級回收,建立起高效化、多元化、網絡化的輻射全國和延伸海外的回收體系。但這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從國家政策層面,應該盡快制定強制回收政策,明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義務。對家電、汽車、手機、電池等不易處理回收又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的產品,生產商必須先落實好回收方案,要么是自己回收再生,要么計件交納回收費或環境稅,由政府補貼相關回收單位。
同樣,建立覆蓋全民的垃圾分類和回收網絡刻不容緩。陽泉昌鑫生物農業科技開發公司董事長陳冬至認為,“從目前來看,大宗工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情況相對較好,但廣泛分布于家庭的廢舊商品的回收則困難重重,大部分回收渠道被走街串巷的游商小販占據,非法小作坊式生產遍地開花,正規處理企業卻難以獲得這些資源。”
“城市礦山”雖大,卻是由百姓手里一粒粒“芝麻”堆成的。能否建立一個科學嚴密的垃圾分類和回收網絡,不僅體現出回收“芝麻”的能力,也體現出國家的動員能力和國民的整體素質。
利用“城市礦產”資源有助于帶動技術裝備制造、物流等相關領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陽泉的做法,給我們諸多啟示,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