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如何提升競爭力
2013年09月09日 9:50 696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有色裝備 作者: 韓小紅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陰晴不定的經濟形勢,中國裝備制造該如何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來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形勢?筆者認為,必須要敢于創新,敢于轉型升級,敢于掌握“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看家本領,勇做行業領袖,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敢于挑戰傳統的思維。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如今中國裝備制造業已經走到了一個重要關口,高端轉型、產業升級刻不容緩。首先要將“傳統思維”轉變為“轉型思維”,用開放的眼光尋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新機遇,認真分析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建立環境預警機制。這就要求裝備制造企業要敢于挑戰自我,勇于打破企業中不合理的因素,舍棄不合理的組織結構、僵化陳腐的規章制度。同時要求裝備企業的員工要不斷的學習新知識、處理新信息,時刻保持創新的能力。正如查理·芒格所言:“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死過一次以后,才變得偉大。”寶馬公司經歷了由飛機制造向摩托車制造、再到汽車生產的二次轉型方成就了今日的BMW品牌;比亞迪經歷了由單一電池生產向汽車行業的10年轉型發展,才獲得今日全球銷售額增長近2000倍的奇跡。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應從他們的發展歷程中找到類似的蹤跡——轉型升級,創建強勢品牌。
敢于轉型升級、敢于創新。一個成熟的市場,必然是競爭充分的,供大于求是一種永恒的趨勢,產能過剩并不可怕,但是對于裝備制造企業而言,就要認真思考如何在這種情況下立穩腳跟、持續發展。進軍高端領域、努力轉型升級,是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一個必須選擇,因此,裝備制造業引進技術要注重消化和吸收,對于已經引進的技術,不能一味地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后期研發投入必須要跟上,否則只會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惡性循環。同時要學習國外裝備企業先進的創新經驗。就拿德國來說,德國制造業得以基業長青,究其原因,是與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分不開的。持續的技術創新是德國裝備制造業長期保持強盛的根源。德國制造的商品要求精益求精,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是它成功的核心因素。德國的創新能力尤為突出,在德國制造的營業額中,27%以上來自于創新產品。德國工業的研發投入絕大比例用于制造業,而對機器制造、汽車、電子和化工行業四大產業貢獻率最大。德國制造業的成功源于走高科技、高技術道路,通過其質量和技術的不斷提升進一步占據越來越大的海外市場份額。創新驅動在整個轉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未來的中國裝備制造業屬于那些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企業。
裝備制造業關系一個國家的未來,而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關乎中國裝備制造業整體素質的提升?,F代企業需要大量的知識化人才,包括從事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的人才,還包括能工巧匠的技術人才。
只有裝備制造業的強大,才能成就一個國家的強盛。為此,裝備制造企業要抓住機遇,拼搏突破,大膽轉型升級,敢于創新,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能更好地擔起“裝備中國”的神圣使命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