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實能否“一刀切”?
2013年09月16日 11:11 359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上,陜西有色集團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田照峰說起這樣一件事情:陜西某企業1989年建廠時,周圍兩公里荒無人煙。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企業的發展,很多農民來到該廠區附近安家。2011年,有關地方部門提出,要求該企業搬離此地或給予周圍居民一定數量的搬遷補償款。為了維系穩定,該企業最終為300戶居民支付了1億多元的補償款。然而,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束。隨后出臺的“企業所在地上風向1公里,下風向兩公里不得有人居住”的標準,使得該企業再次面臨周邊700余戶居民的搬遷問題。部分當地居民聞訊后,為了索要最大限度的補償款,竟不惜動工加蓋多層無法居住房屋以擴大補償面積。對于這家本來就在“夾縫”中生存的企業來說,一筆又一筆補償款可謂雪上加霜。
現在,民眾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國家相關部門政策的制定也愈加人性化,將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碧水藍天”放在首要位置。不能否認,冶煉行業生產過程中很難做到“零污染”,但是近年來,在國家相關部門堅強領導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各大企業,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的環保水平大大提高。然而,在某些壓力下,企業的環保工作反而變得被動起來。一旦國家政策一聲令下,地方政府便毫不猶豫地舉起鍘刀“一刀切”。不管是搬遷、關停還是賠付補償,都會打擊企業的發展信心,削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于那些踏踏實實謀發展、認認真真抓環保的有色企業來說,有困難并不可怕,失去信心才可怕。有色金屬工業是維持國家這艘大船不斷前進的動力之一,在國防等領域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如果地方政府將一些原本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政策轉變成阻礙企業發展的石頭,是否會對有色金屬工業的未來造成影響?
另外,有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搬遷、關停或者補償真的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嗎?如何維護搬遷企業的合法權益?如何保證在搬遷之后的新址不會產生新矛盾?如何確保若干年后其他居民不會再次搬到遷移后的廠區附近?地方政府應當從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件中審視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在今后的地區建設規劃中,更加科學、合理,做到有理、有據。必須避免一味地亂發展,并做足對環境負責任、對引進企業或引進項目負責任的打算。地方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執行者,同時也是地方經濟發展與民眾利益之間的平衡木,其作用和權利決定了這一地區百姓的福祉和企業的生死存亡。同時,希望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能夠更加細致,對生產企業能夠更加人性化。比如,在劃定環保政策對象范圍時,細致對待冶煉廠和冶煉廠污染源二者的區分問題等等。
在工業發展轉型勢在必行的今天,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凡事都有第一步,相信在邁出無數個腳步之后,有色金屬工業會迎來翹盼已久的輝煌時刻。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