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破爛”產業的再生
2013年10月20日 10:45 326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發布數據稱,今年前三季度,盡管受到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再生有色金屬(銅、鋁、鉛、鋅)總產量仍然達到722萬噸,總體保持基本平穩運行,為支撐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現在外界對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存有偏見,甚至認為再生產業是一個“收破爛”的行業,再生企業就是通過進口“洋垃圾”賺“黑心錢”。由此可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好產業,需要外界多一些正視與理解,少一些偏見與苛刻。
正視與理解,首先要看到行業現狀。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已經占到有色金屬工業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傳統觀念中把易拉罐、鋁鍋當作寶貝的“收破爛”行業,支撐起了有色金屬工業三分之一的江山。這個產業經過十幾年的快速成長,使得每個人都必須去承認這種現象,認識到這種現狀。
正視與理解,還要正確認識與評價行業。從有色金屬再生利用角度來說,再生有色產業是典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首先是新興的,其次要有戰略意義。僅僅十幾年前,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還很少,行業話語權也不高。而短短十余年光景,產量快速增長,在整個有色金屬產量的占比也大幅提高,這些都體現了再生產業的新興性。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銅原料約65%、鋁原料約55%、鉛鋅原料約30%以上依靠進口,并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種形勢下,是“揮舞鈔票”到境外采購資源,還是通過內部循環來完成對有色金屬工業體系的保障?答案不言自明。這一點直觀體現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戰略性。近年來,隨著中國有色金屬產品產量的不斷增長,事實上也大幅推高了國際資源的價格,比如鋁土礦、銅精礦等等。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調研時曾說,工業是立國之本。什么樣的工業才是立國之本?在中國的特定國情之下,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工業體系,才是我國的立國之本。以中國國情來看,如果將再生利用做好,是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工業體系必不可少的。同樣是7月,習總書記在開采“城市礦山”的企業格林美武漢工廠調研時明確說,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把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是一門藝術。由此可見,只能堆存不能處置的是垃圾,如果作為資源從外國進口而來,就不是“洋垃圾”。
正視與理解,還存在著行業自律與他律的問題。再生金屬產業是一個節能環保的好產業,但產業首先要自己做到既節能又環保。目前,行業還處于“王婆賣瓜”階段,總是在講自己行業有多好多重要。但是,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是不容回避的。比如產業集中度不高,競爭力不強,抵御風險能力差;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創新能力弱等等。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形成共識,下大力氣解決。解決問題也需要“內外”共同發力、形成合力。“內”要提高行業集成度,提升行業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外”則要為行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讓產業更好地去發展。比如對行業、對重點企業進行增值稅減免,從而更好地促進行業的發展。
目前,國內有幾百家企業,在再生行業艱苦經營;有幾萬名從業者,在“城市礦產”中辛勤耕耘;有一批專家,在談到行業時如數家珍。這些企業、從業者、專家是再生產業生存之本、成長之力、發展之源。經過前些年資本、技術的積累,行業目前處在提質上升的階段。若能集聚各方力量,讓再生行業更好地發展,取得社會與公眾的正確認識甚至高度重視,令從業者獲得外界的尊重與理解,則為行業之幸事,從業者之慰藉。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