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最大再生資源產業園落地泉州
2013年10月25日 11:11 4798次瀏覽 來源: 泉州晚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削山填坑,平整山地。近日,在福建南安市省新鎮觀茂山,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正式開工,這里將崛起海西經濟區最大的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年產值200億元以上。
再生資源年交易額600多億元
“為推動再生資源產業鏈完善,規劃開發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一期規劃用地1283畝,總投資13.8億元,將建設成為覆蓋廣、效率高的專業回收網絡體系和集分揀、拆解、加工、交易、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的產業園區,建成達產后可回收加工處理以廢有色金屬、廢服裝邊角料、廢玻璃為主的各種再生資源200多萬噸。”開工儀式上,主辦方向在場嘉賓推介該項目。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南安市傳統產業。南安市供銷社主任王鴻章介紹,泉州每年產生各類再生資源約1280多萬噸,價值達600多億元。南安已經形成石材陶瓷、水暖廚衛、鞋服輕紡、機械裝備、光電信息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全市工業企業每年產生的廢渣廢料達500萬噸,價值近250億元。“良好的產業基礎,既是再生資源回收的源頭,也是各種再生資源消化和利用的載體。”
項目所在地省新鎮已初步形成再生資源回收產業規模。有關部門調查摸底顯示,省新鎮從事再生資源經營的人員超過2000多人,擁有龐大的廢舊物資經營網絡,遍及全省各地乃至周邊省份。這些經營者自身擁有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收集網絡,將各地再生資源收集至南安進行集中加工處理和出售交易。“全鎮每年完成各類再生資源的交易額達50億元以上。”前期負責再生資源產業園區項目建設的南安供銷社潘副主任告訴記者,自發形成的經營網絡為園區的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收集和交易渠道支撐。
交易市場升格產業園區
“做好城市礦藏文章,從做交易市場到升格為規劃產業園區,規模從200畝調整為1000畝。”南安供銷社潘副主任介紹,項目設想經歷了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早在2009年12月,南安市供銷社再生資源市場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具體承辦再生資源交易市場項目建設。2010年11月,在全面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將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升級建設成為輻射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再生資源產業園區。
升級的背后,是再生資源回收產業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福南銅線廠可以說是南安乃至整個泉州發展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的一個標本。2009年8月投產,僅20多名工人,占地20畝,當年就完成納稅兩千多萬元,去年創稅1億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占地少、效益高。”泉州市供銷社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市供銷社下屬一家再生資源經營企業,僅租地15畝,卻是豐澤區的納稅大戶。
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錢途”無量
記者獲取的規劃圖紙顯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分為廢有色金屬加工區、廢塑料加工區、廢進口五金家電處理區、廢橡膠加工區、污水處理區、市場交易區和生活辦公配套區等七個功能區。
南安再生資源產業園正在沖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這個項目已經引起各方關注。臺灣再生資源協會常務理事金崇仁告訴記者,此行有六個協會成員前來考察,經過與項目方的座談,大家十分看好這邊的前景,接下來不僅會加強資金、技術方面的對接,還將組織會員企業前來投資入駐。
前來南安考察的青島新天地環境服務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已經在國內多地投資運營再生資源產業園,相比而言,南安這個項目周邊聚集龐大的水暖衛浴、裝備機械產業,再生資源需求量大,自產自銷,可節省大量物流費用,優勢明顯。“依托產業優勢,加上政府在土地、財稅等方面大力支持,再生資源產業作為傳統產業,完全可以轉化為前景可觀的朝陽產業。”該負責人說。
在該項目建設負責人眼中,一幅蔚為壯觀的產業藍圖就在眼前:建成后,園區年加工利用廢銅40萬噸、廢鋁40萬噸、廢塑料及其他50萬噸,園區內固體廢物和廢水將實現“零”排放,園區將成為海西經濟區清潔生產的示范樣板、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示范點。
責任編輯: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