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之鄉迎來廢舊電池“二次青春”
2013年11月07日 13:45 9012次瀏覽 來源: 東方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蓄電池之鄉笑迎廢舊電池“二次青春”,天能集團書寫轉型升級新篇章。
地處長三角腹地—— “中國綠色動力能源中心”浙江長興,一車車從全國各地回收而來的廢棄鉛蓄電池,被運至這里獲得重生:一塊近10斤重的廢舊鉛蓄電池,被投入回收設備,經過破碎、水力分選、脫硫、結晶、低溫熔煉、精煉、合金等等10多道工序,分別出來精鉛和再生塑料、硫酸鈉,隨后被送上全自動的蓄電池裝配生產線,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當前鉛污染防治重心已由生產環節轉移到再生鉛環節,天能循環經濟對此則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破題,打造了純綠色的閉環。”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不少非法小企業在回收過程當中野蠻拆解、粗放冶煉,嚴重的浪費了資源和污染環境,而全自動化、封閉式、無害化的回收過程,改變了廢舊電池“野蠻回收利用”現象,進一步提升行業的綠色高效程度。
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主導下,循環經濟為天能的跨越式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并加快天能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多年來,天能堅持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制造水平提升、科技含量提升、產品附加值提升、節能減排水平提升、綜合競爭力提升等“五個提升”的要求,從提升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三個方面,努力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加快形成集綠色能源開發與資源回收、循環利用于一體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努力促進企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開啟全球綠色能源的新未來。 天能集團用豐碩的成果響應了最近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指示:“要以塑造競爭新優勢為導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夕陽變朝陽
張天任表示:“轉型升級并非是要將傳統產業視為夕陽產業完全淘汰,進而發展新興產業。世界上并沒有絕對的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或夕陽思維,傳統產業只要大膽轉變思路,大力改革創新,進行技術和管理升級,一樣可以成為生機勃勃的現代產業。”
就動力電池產業而言,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產品技術無疑已經走到盡頭,一味死守過去增長模式,只會讓整個產業迅速隕落,成為真正的夕陽產業。要想讓產業重新煥發活力,就必須解放思想,自主創新,可以說,誰能在技術創新中大步邁進,誰就能執行業牛耳,在新一輪經濟大潮中崛起。
天能為改造傳統鉛蓄電池產業,積極投入巨資引進先進設備,創新產品技術研發,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目前,天能的各項技術指標都已完全領先國內先進水平。
“十一五”以來,天能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10多億元,其中3億多元用于進行環保設備技術改造和工藝革新,淘汰落后的工藝技術和產能。因此,天能在國內同行業內,率先通過了IS014001國際環境標準認證,更被國際節能環保協會與中國環境科學院授予 “世界環保與新能源產業中國影響力100強企業”的榮譽稱號。
為真正實現“人鉛分離”,天能引進目前國內外蓄電池生產最先進水平的生產設備,自動化裝備水平居國內同行業的領先水平。在吳山基地, 4條動力儲能用密封鉛蓄電池項目規模化進口密閉式生產線,可以實現自動包片、自動整理極群、自動整耳刷耳、自動嵌合成型等10多個環節,每條生產線所需要工人,由過去的50人降至5人。天能全部生產基地,包括老工廠煤山基地,都已經完成了主要生產工藝的自動化、機械化改造。
吳山基地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