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十項措施的通知》
2013年11月29日 9:3 1532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政策法規
日前,河北省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十項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現將《通知》全文刊登如下,供參考。
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十項措施
為抓住國家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新機遇,適應我省打好工業轉型升級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的新要求,實現“到2017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銷售收入比2010年翻兩番”的目標,使節能環保產業成為促進我省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新支撐,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發[2013]30號)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實施意見的通知》(冀政[2012]98號)精神,制定以下十項措施:
一、明確重點領域發展方向
節能產業。圍繞滿足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增效需求,提升高效鍋爐自動化控制、低溫煙氣余熱深度回收、非晶變壓器、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等工業節能設備的技術水平;擴大CL建筑體系、節能門窗、新型節能墻體材料等綠色建材生產規模;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步伐,提高節能汽車產量及占比。環保產業。圍繞滿足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需求,擴大平板式脫硝催化劑、高效電袋復合除塵器、空氣凈化器等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品生產規模;加速膜材料和組件、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成套處理設備等水處理設備產業化;研發鉻污染土壤治理修復技術,開發全防全控智能環境監管系統。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圍繞滿足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提高資源產出率需求,擴大汽車、風機、汽輪機旋轉軸等機械零部件再制造產量;推廣大型廢鋼破碎剪切和廢舊電器破碎技術,擴大再生資源、戰略金屬回收利用規模,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尾礦伴生礦綜合利用及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規模化利用。節能環保服務產業。圍繞破解企業節能減排技術、資金、管理瓶頸制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許經營、綜合環境服務等市場化新型節能環保服務業態。
二、培育骨干企業基地園區
培育骨干企業。選擇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好、產品鏈條長的企業,在要素保障、人才引進、資金扶持、項目審批、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促其盡快成為具有較強競爭能力和帶動力的骨干企業。到2017年,培育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骨干企業30家。建設示范基地。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基礎好、聚集量大的地區,依托龍頭企業,按照國家標準,建設“城市礦產”基地,實現再生資源規模化、高值化、清潔化利用。到2017年,力爭建成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3個以上,形成再生產資源聚集加工能力150萬噸/年。打造專業園區。堅持“有中生新”和“無中生有”相結合,鼓勵有一定產業基礎的開發區,把節能環保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實施建鏈、補鏈、延鏈、增鏈項目,構建完善的節能環保產業鏈條,帶動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打造園區的“升級版”。支持產業基礎薄弱的開發區,規劃專業區域,采取細化產業方向、明晰產業鏈條、實施專業招商和定向招商等措施,建設產業聚集、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節能環保專業園區。到2017年,力爭建設全國一流的節能環保專業園區5個,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強化動態管理。指導列入創建計劃的企業、基地和園區,制定創建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時限,并加強跟蹤督導。建立“能進能出、優上劣下”的競爭機制,對連續兩年達不到年度目標的,取消創建資格和相應優惠政策。缺額擇優予以補充。
三、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骨干企業建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研發鋼渣高溫余熱回收、鋼渣高值綜合利用等急需、關鍵、共性技術和設備。對省內首個采用研發的共性關鍵技術、設備的示范項目,優先申報國家節能環保專項資金支持,必要時利用省內專項資金給予再補貼。建立技術創新聯盟。在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煙氣脫硫脫硝、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鼓勵骨干企業牽頭建立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節能環保技術創新聯盟,優先安排其承擔省節能環保產業與資源環境技術研究應用重大專項項目和國家節能環保科技計劃項目。構建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公共機構,為中小型節能環保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政策、技術、資金支持。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環保綜合服務公司,鼓勵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治理特許經營等模式,為用能、排污企業提供設計、融資、改造、調試、運行、管理等“一條龍”服務。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圍繞攻克省內急需的共性、關鍵性技術,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項目開發引進等方式,面向國內外引進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型人才。省級“巨人計劃”和“百人計劃”等人才開發扶持體系要向節能環保產業傾斜。支持各地建立各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區,大力發展各類創新實踐基地。各地各單位要落實好工資、住房、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