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利潤豐厚 “城市礦產”迎來淘金時代
2013年12月04日 10:6 9126次瀏覽 來源: 人民網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這是個電子時代,也是個電子垃圾泛濫的時代,更是個電子垃圾的淘金時代。
在新疆,一方面是年廢棄量超過百萬臺的電子垃圾,一方面卻是屈指可數的兩家電子垃圾拆解企業。產生與吸納并不完全對等的現實狀況里,是電子垃圾“危機”與“淘金”并行的真實上演。
11月中旬,記者就電子垃圾產生、處理、產業發展等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
電子垃圾已成污染環境的隱患
由于回收處理體系不健全以及電子垃圾拆解投資大、回報期長等因素,新疆電子垃圾像個“燙手山芋”,造成環境污染的風險在不斷增加。
記者從新疆生態學會獲悉,與其它垃圾相比,電子垃圾的危害性極大,具有污染時間長、污染危害大等特點。
以電腦為例,一臺需700多種化工原料生產的電腦,其中300多種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一旦這些物質被填埋或焚燒,其重金屬滲入土壤、河流,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同內地相比,新疆電子垃圾產生量還不算大,但近幾年,隨著高科技產品的廣泛應用,新疆電子垃圾污染和處理問題日益突出。
自治區環保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十二五”規劃》,2010年—2012年新疆家電以舊換新工作初步估算,全疆僅“四機一腦”(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的年廢棄量為130萬—150萬臺。此外,每年還有大量手機、復印機等電子產品報廢淘汰。
烏魯木齊市城市廢棄物管理中心資料也表明,烏魯木齊市每年報廢電子垃圾約10萬噸,其中只有數萬噸被拆解,其它電子垃圾流向哪里,沒人講得明白。
楊國強在烏魯木齊市經營著一家垃圾回收站。他告訴記者,電子垃圾有三種流向:一是小商販回收走,或進行原始拆解,分門別類后流向更高一級的市場,或以舊翻新重新流向農村市場;二是居民自行拆解破碎胡亂傾倒;三是國家正規拆解企業回收。
走訪烏魯木齊市多家再生資源經營企業,也印證了楊國強的說法。
目前,新疆電子垃圾主要流向多個渠道:收破爛的小販和拆解作坊以及再生資源經營企業等。
自治區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技術科工程師白杰告訴記者,2012年7月以前,由于缺乏法律法規規范,新疆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基本處于無序狀態,大量電子垃圾得不到合理處置,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現在,即便國家出臺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但新疆不健全的回收和處理體系,仍令快速增長的電子垃圾成為污染環境的隱患。
調查顯示,由于新疆電子垃圾回收處理體系不健全、產業化薄弱以及電子垃圾拆解投資大、回報期長等因素,新疆電子垃圾像個“燙手山芋”,造成環境污染的風險在不斷增加。
記者發現:新疆電子垃圾的危害在增加,但生產廠商、銷售商、消費者及相關部門,并沒有完全將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視為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尤其是消費者,資源節約和環保意識亟待加強,絕大多數消費者仍存在環境意識淡薄、廢舊電器隨意丟棄和處置不當的現象。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