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記略
2013年12月24日 13:49 6813次瀏覽 來源: 中國國土資源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為構建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長效機制,福建省規定,對因采礦而挖損、塌陷、壓占的土地,治理后可用于耕種的,經驗收確認后,可以依法折抵建設占用耕地指標。采礦權人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從廢石、尾礦中回收礦產品的,可以依法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與此同時,泉州局制定企業和個人參與廢棄礦區土地整治利用鼓勵和保障措施,對企業和個人以自有資金治理廢棄礦山成效顯著的,按確定的標準兌現獎勵,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良性互動。
作為綠色礦山建設的“主角”,不少礦山企業也紛紛行動起來,籌措資金開展治理工作,如龍巖馬坑礦業、龍巖高嶺土有限公司、武平金橋村鉀長石礦等礦業企業,都投入經費開展礦山生態恢復和“青山掛白”治理,主動為礦山“添綠”。
因地制宜:綠色礦山建設入正軌
為從更高起點上給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依據,今年來,福建各地還加大對綠色礦山建設的研究探索力度,采取了因地制宜、注重科學、講求實效的治理方式,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例如,漳州市將“青山掛白”治理工作與地災治理、土地利用、城鎮美化相結合,通過工程與生物措施,既治理了“青山掛白”點,消除了地災隱患,又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美化了城鄉環境。三明市規劃了65個重點保護區、7個重點預防區、13個重點治理區,還先后在永安、大田、尤溪、寧化等縣(市)建立生態環境治理恢復示范礦區,采取核定應繳規費、緩繳減繳規費、幫助爭取國家項目經費等方式指導礦山企業籌措資金開展治理工作。南平市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編制情況和生態恢復保證金收取情況納入礦山企業年檢和礦產資源督察員督查的重要內容,全市217家有證礦山已全部編制治理方案并經審核認可,共收繳保證金6896 萬元,實現礦產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
這些體現“生態建設”理念的探索措施,奏響了“ 生態福建”建設的強音。在多方聯動、統籌推進的良好機制下,福建省綠色礦山建設已經步入快速、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1] [2]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