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礦院深海鉆機成為我國大洋科考的“主力軍”
2014年01月15日 15:1 609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有色裝備
12月2日,我國“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從海南三亞正式起航,執行中國大洋第30航次科學考察任務。由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先驅高技術開發公司共同研制開發的深海20米中深孔巖芯取樣鉆機,成為本次勘探任務的“主力”設備之一。這是該院在深海鉆機研發及海洋資源勘查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縮影。
本次考察任務為期180天,航程約1.9萬海里,分為4個航段,預計2014年5月30日返回青島。本航次調查區域在西南印度洋我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主要目標是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兼顧環境、生物多樣性等調查。其間,將3次停靠毛里求斯路易港。該合同于2011年底由國際海底管理局與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簽訂。
按照該合同要求,未來15年,大洋協會將履行開展西南印度洋面積為1萬平方公里合同區內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兼顧環境、生物多樣性、生物基因資源和非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等調查。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由海底熱液作用形成,富含銅、鉛、鋁、鋅、金和銀等金屬,主要分布于大洋中脊區域,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和開發前景。
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海20米中深孔巖芯取樣鉆機將作為主要設備之一執行本次大洋科學考察任務。參航時間為2014年3月到5月,主要是對西南印度洋海底表面的多金屬硫化物進行取樣,對其資源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為我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勘探和區域放棄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近年來,長沙礦山研究院海洋所自主研發或與其它單位共同研發的一系列深海鉆機,在國內同等裝備中處于領先地位,已經成為中國主要大洋科考船上的必備裝備。其中包括深海1.5m淺地層巖芯取樣鉆機,從2011年開始,已經連續參加了“海洋六號”科考船大洋23航次、大洋27航次、大洋29航次的中國大洋科考航次,共計完成深海富鈷結殼資源調查站位160多個。我國今年順利獲得由國際海底管理局批準的西太平洋面積為3000平方公里的富鈷結殼資源專屬勘探礦區,成為世界上首個就3種主要國際海底礦產資源均擁有專屬勘探礦區的國家,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海洋六號”深海1.5m鉆機功不可沒。
此外,長沙礦山院研制的深海5m鉆機也順利完成了由中科院海洋所建造的“科學號”科考船的大洋航次海試任務,預計明年將執行大洋科考任務。至此,長沙礦山院研制的深海1.5m鉆機、深海5m鉆機、深海20m鉆機在我國目前最先進的三條大洋科考船“海洋6號”、“科學號”、“大洋一號”上,作為主要或者重要設備,已經或即將參與中國大洋科學考察任務,為我國大洋科學考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孫大偉)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