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發布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解讀
2014年02月13日 14:24 15540次瀏覽 來源: 湖南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一、制定《發展戰略及行動計劃》的背景
一是貫徹十八大精神,落實國家政策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中,十八屆三中全會又作出了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決定。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戰場、主陣地、主抓手,國家高度重視,出臺了《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對全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戰略規劃,對近期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并要求各地區抓緊落實。同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鼓勵和支持的力度,實施了一批循環經濟示范試點。
二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然選擇。湖南省產業結構依然偏重,工業仍以重化工業為主,十大優勢產業有六大產業是高耗能、高排放產業。面對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就要順應國際國內發展潮流,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為推動力,以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傳統的“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不循環”的增長模式,轉變為“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可循環”的發展模式,構建完善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和社會層面的循環型產業體系是湖南省當前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選擇,也是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是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綠色湖南”的必由之路。湖南省一方面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全省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和國家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總體偏低。另一方面水體質量持續惡化、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霧霾天氣、地質災害、農村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十分突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的持續升級,面對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形勢,就必須以改善生態環境為著力點,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要抓手,從源頭上減少資源消耗,過程中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末端實現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
四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的現實需要。通過近年來的著力推動,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以稀貴金屬、有色金屬、電子廢棄物、生活廢棄物等為主的再生資源產業,以工程機械、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為主的再制造產業,以農作物秸桿利用、林業“三剩物”和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為主的農業循環經濟快速發展,循環型產業體系逐步成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發展呈現出集聚化、園區化發展趨勢。涌現出汨羅工業園、永興循環經濟工業園、長沙(瀏陽、寧鄉)再制造示范基地、衡陽松木經濟開發區、岳陽綠色化工產業園等一批循環經濟特色明顯的園區。同時,萬容科技、藍田再生、同力循環、博世汽車、贏家環保、金健米業等一批循環經濟骨干企業得到發展,部分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床、機械及洗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全省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得到夯實,發展模式逐步形成,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