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綠色發展新機制 專家漫談循環經濟
——評劉興利新作《漫談循環經濟》
2014年03月18日 9:28 648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一、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而不僅僅是廢棄物綜合利用。劉興利首先認為循環經濟一種物質閉環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物質閉環發展不僅僅需要把排放的廢棄物作為資源回收利用的技術范式,更重要的是必須從回收利用中獲得經濟效益,是一種新的技術經濟范式。如果公司是“理性”的,而且是追求利潤的,那么只有在有利可圖時才會選擇對資源的循環利用,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定律。因此,循環經濟只有在資源循環利用具有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才會具有可持續性。這就要求政府在考慮資源非循環利用帶來的負外部性,如環境污染和資源安全性降低等因素,使循環利用資源的內部成本和外部效益統一起來,實現外部效益內部化和內部成本的外部補償,需要建立一種有利于資源循環利用的市場機制。按照這一思路,劉興利提出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待新的突破》,事實上是提出了進一步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必須在制度創新、政府干預、運行機制的建立等方面要有新突破。
二、循環經濟是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綠色發展的基礎。在《漫談循環經濟》一書中,多處反映出劉興利深刻認識到循環經濟發展可以通過資源高效利用,污染物產生量減少、環境保護等對節能減排、經濟低碳化和綠色發展起到基礎支撐作用。這正是理論上所分析的循環經濟的協同作用。這也涉及循環經濟的基本功能問題。從生態環境角度看,循環經濟具有四大生態環境功能:即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舒適度;為經濟系統提供補充性質的基礎資源,提高資源可供給程度;能量的高效梯級利用和減少能量損失可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經濟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開發自然生物質循環經濟利用體系可以生命支持系統平衡,促進經濟綠色發展。劉興利的《循環經濟與綠色GDP》、《從綠色GDP試點說循環經濟》、《認識低碳經濟》、《積極推進低碳經濟發展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也有低碳功能》、《“城市礦產”開發是城市循環經濟的永恒亮點》等文章,以更廣闊的視野和角度分析了循環經濟對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和綠色發展的協同效應。
三、循環經濟是現階段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現實選擇。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攻堅階段,產業結構的重化工化、單位GDP能耗較高、資源消耗強度大是工業化階段的突出特征。在這樣的階段,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經濟可持續增長必須首先解決經濟增長與資源供給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要求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轉向資源循環化利用,循環經濟模式正是可以滿足上述要求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的綜合??梢哉f,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中國工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劉興利對此有深刻認識,他在《發展循環經濟要考慮工業化進程》、《循環經濟應牢牢把握3R原則》、《循環經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是發展方式的變革》、《發展循環經濟七建議》等文章中,對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選擇和政策建議都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充分顯示了劉興利由于長期在工業戰線工作和多年從事循環經濟研究,對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深刻獨到見解和對循環經濟認識的造詣。
劉興利的《漫談循環經濟》一書,沒有使用理論家所謂的邏輯與苦澀難度高深的理論語言,也沒有使用技術專家的ABC與復雜模型公式,而是用大眾語言和漫談形式,深入淺出地展示他的見解,在茶余飯后翻開此書,可以輕松閱讀,但能洞察深刻道理。
[1] [2]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