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是可以爭取做到的
——從城市“收買佬”活躍看垃圾處理出路
2009年11月30日 10:5 7029次瀏覽 來源: 廣州日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作者: 馮永鋒
政府要做的就是做民營做不到的事。此時最有必要的,是建設好分類運輸設施,包括購買一批符合垃圾市場需求的垃圾分類運輸車。夸日本人垃圾分類做得細,首要原因是他們垃圾分類運輸設施做得好;臺北最近垃圾減量迅速,以至于建好的垃圾焚燒廠無垃圾可燒,就是因為垃圾分類設施服務得周到;說美國人垃圾分類意識強,那是因為當地“公眾使用”的垃圾分類運輸排班表讓人一目了然、心知肚明。
每天都有不同的垃圾車來到居民小區拉不同類別的垃圾,做到這樣的水平,“分類運輸”還遠遠不夠。最難的分類運輸是“餐廚垃圾收集車”的精細化和周到化服務,必須保證居民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都有車來專門收走。餐廚垃圾大體有兩種,一種是油脂豐富的,一種是水分豐富的。水分豐富的可做有機肥,應由專門的車拉走拿去發酵做肥。而油膩的腥葷之物,則需要以更對口的技術去統一處理。
許多國家都推廣過“廚余垃圾粉碎機”,也就是在廚房水槽下,裝一臺小型粉碎設備,把所有的骨頭果核一股腦兒打成漿,順著污水管道流向污水處理廠。這也是一種“分類運輸”,但卻增加了污水系統的壓力。假如一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系統強悍發達,這么做似乎未嘗不可,但放眼全中國,似乎沒有一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系統有如此完備周全的處理能力。因此,必須建設專門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以便分類運輸的垃圾,能夠有個分類處理的去處。
看清中國垃圾分類的優勢
中國城市在垃圾處理方面頗具優勢。原因很簡單,一是我們需要資源,而我們有能力去分解利用這些資源;二是我們需要工作,而垃圾處理行當是一個利潤頗為可觀的工作。
其實,中國城市在垃圾處理方面頗具優勢。原因很簡單,一是我們需要資源,而我們有能力去分解利用這些資源;二是我們需要工作,而垃圾處理行當是一個利潤頗為可觀的工作。
如果說當前中國各城市實現了一定的垃圾分類處理率,就是因為有一支一直被欺凌和被污染的“民營隊伍”在邊緣化的狀態下持續地默默奉獻。從他們幫助城市垃圾減量的角度來說,城市垃圾管理者應當給他們足夠的補貼,然而,我們不僅沒有補貼他們,還無視他們。政府只需要以“采購服務”的心態,委托民營隊伍對小區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利益有其所得,責任也由其所擔;并給予這支隊伍足夠的“垃圾減量補貼”;那么,一夜之間,松散的民營隊伍就可膠著化,壓扁的民營隊伍就可強大化。
即使純粹從“居民垃圾分類”的角度,中國也是有優勢的。居民賣廢品的動力,是垃圾分類的最基本動力。以此為基礎,在讓居民看到“分類運輸”的可靠性之后,輔佐以“垃圾計量收費”政策,讓垃圾產得越多的人交的錢越多,居民就會很有心地去琢磨哪些垃圾是沒必要匆忙地塞進袋里的,哪些垃圾洗凈分清后可賣更高的價錢;許多人甚至會像日本人一樣,從超市購物一出來,就當著商場保安的面,拆除購買物的外包裝“還給商場”,以避免把壓力帶回家中。
再輔佐以相對嚴格的、公眾參與制定的“垃圾管理措施”,規定清晰每天“排放”廢棄物的類別之后,在全社會范圍內持續推行,肯定就會受到公眾的熱情呼應。在推進過程中,對那些粗心大意的人、對那些有心違反的人,處以一定的提醒和警告,以加深其“垃圾分類印象”,甚至鼓勵其成為“小區垃圾分類志愿者”,估計城市的“垃圾分類率”,會比較快速地上升;估計城市垃圾的產量,會一天比一天下降,出現社會富裕、經濟增長、人口增長,垃圾減量的可喜局面。
表面上,建設分類運輸設施、分類處理設施“投資龐大”,但與垃圾焚燒所需要的巨額投資相比,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從社會效益分析,都是投入產出比最大、可持續性最好、公眾參與度最高的方法。表面上設計一套符合本城市垃圾現實的有效減量措施,可能工作頗為繁瑣,管理頗為精細,但與垃圾焚燒相比,發揮整個社會的能量來消解垃圾顯然是個更能獲取公眾信賴的方案。可以預見,在齊頭并進的各種有利于垃圾分類的設施和政策共同推進下,一旦其調適得當,必然會深受公眾的歡迎和喜愛。
[1] [2]
責任編輯: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