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全球流動性逆轉 黃金成“黃金周”最大輸家
2016年10月10日 11:3 1231次瀏覽 來源: 證券時報 分類: 有色市場
在“十一黃金周”里,黃金成了最大的輸家。10月1日~7日,紐約商業交易所(COMEX)黃金大跌4.5%,創下一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其中上周二跌幅超過3.3%,也創下了2013年12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不過,高盛表示,黃金價跌破每盎司1250美元可能是一個戰略性購買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對全球央行貨幣政策轉向,擔憂流動性逆轉是黃金下跌的主要原因。就在黃金暴跌前夕的上周二,海外媒體暗示,歐洲央行或在2017年3月QE(量化寬松)購買計劃結束前減碼,將每月購債規模減少100億歐元。
其實在8月份之后,全球資本市場人士普遍猜測,各國將統一行動,主要在結構性改革、財政政策上發力,貨幣政策可能接近極限,全球的流動性將很快出現逆轉。上周黃金價格的劇烈波動,就是對這一猜測的又一次市場反應。如果全球貨幣寬松走到盡頭,那么利率將緩慢上升,全球的債券牛市也將終結。在許多市場人眼里,黃金就是一種沒有利息的債券,所以暴跌是必然的。
不過,到了10月5日,歐洲央行在隨后的一份聲明中稱,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尚未討論這些問題。10月6日公布的歐洲央行9月會議紀要指出維持進一步實施刺激政策以提振通脹的可能性,如有必要,歐洲央行愿意動用一切工具。但強調目前仍將基于現有的政策,給當前的政策時間以發揮效用。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的全球債券業務負責人稱,鑒于當前的通脹前景,談論歐洲央行縮減購債計劃還為時過早,何況歐洲的資產購買規模仍然在上升之中。
摩根大通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英國退歐公投后,歐英日三大央行的季度資產購買規模連創新高。目前美歐英日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高達13萬億美元之巨,已占全球GDP的40%。預計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歐英日三大央行將“加印”5060億美元在市場上購買資產,創2009年美聯儲首推QE以來的最大季度規模。
降息艱難的背后是債務規模仍在持續攀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數據,非金融行業債務到2015年已達152萬億美元,這一數字相當于全球GDP的225%。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升至85%。業內人士表示,全球經濟低迷已和高額債務形成惡性循環,一方面,低增長阻礙了去杠桿過程;另一方面,過高的債務使得緩慢的經濟增速情況惡化。
高盛表示,基于全球經濟增長仍面臨持續下行風險,同時市場可能仍在質疑貨幣政策應對任何經濟潛在沖擊的能力。因此,金價跌破每盎司1250美元可能是一個戰略性的購買機會。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中國央行一直是購買黃金的主力。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國內黃金儲備從2014年6月的1054.1噸大幅增加74%至1838.53噸。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