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 做好轉型加減法
2017年05月09日 10:5 154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前不久,江西宜春(中關村)新經濟新技術產業對接會和江西宜春(北京)綠色有機產品展示推介會相繼在北京舉行。對接會上簽訂的27個項目,涵蓋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光電能源、電子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一個內陸城市,到北京對接新經濟新技術產業,底氣何來?宜春區域經濟轉型的背后,是一幅規劃清晰的路線圖,當地依托綠色資源優勢,實現了特色產業擴張。
宜春鋰礦資源豐富,轄區內初步探明可開采的氧化鋰儲量為250萬噸,約占全國的1/2,世界的1/4。宜春以打造“亞洲鋰都”為目標,規劃建設了20平方公里的鋰電產業園區,現有企業100多家,其中投產企業46家,以鋰電新能源為核心的產業鏈條日益緊密。
江特電機是宜春的一家老牌企業。“做了50年電機的江特,輝煌過,也落寞過。”公司副總裁翟忠南告訴記者,2009年開始,公司抓住全球關注鋰電、宜春鋰電資源豐富和市政府支持鋰電發展的機遇,邁出轉型的步伐。當年,公司并購宜春客車廠,投入10億元,用于宜春客車廠基礎設施建設、設備購買和技術改造。2015年,并購揚州九龍汽車,改造組建全國第一家電動商務車生產企業。又邁步走出國門,并購5家汽車生產企業,整合國外汽車生產企業的技術和人才,在上海成立了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在國內研發生產樣品車,形成了電機以外的新型產業鏈條。2016年,公司轉型的效益開始顯現,全年實現產值29.8億元,同比增長230%,實現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400%。
宜春市市長張小平介紹說,為企業搭臺唱戲,是宜春市形成轉型內驅力的重要手段。當地舉辦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培訓、“數字企業”信息化應用巡展等活動,同時,開展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專項行動和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活動。市、縣兩級每年支持100戶中小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占到全部工業的1/4。
綠色生態是宜春的最大財富和優勢。近年來,宜春在發展綠色產業上做加法,在節能降耗上做減法。2015年以來,在宜春重點推進的220個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重大項目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達118個、總投資612.13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由2011年的25%提高到了目前的50%以上。2016年,全市退出粗鋼產能18萬噸,關閉煤礦65處、退出產能359萬噸。
構筑新經濟新技術企業發展高地,是宜春工業轉型“攀高枝”的一道亮麗風景。2016年,宜春市爭取到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47項,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34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27.2%;建成3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0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列江西省第二位。
責任編輯: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