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類經驗值得借鑒
2017年05月17日 9:3 238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回收等流程,但源頭的垃圾分類投放是關鍵環節。筆者認為,垃圾分類能否有效推進,關鍵要看有沒有給居民分類投放提供便利。
從居民垃圾分類投放這個源頭看,筆者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垃圾分類過于粗放,部分地區把垃圾籠統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等。以可回收垃圾為例,塑料、紙制品、金屬制品、玻璃等都包含在內,粗放的分類方式會給居民分類造成一定的選擇困難。二是我國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理解還不到位,將廢舊電池當成有害垃圾、將舊衣物當成可回收垃圾的現象經常發生。
針對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第一,垃圾分類需進一步細化。粗放的垃圾分類方式會給居民投放垃圾造成困惑,垃圾分類越細越容易操作。以日本為例,日本并沒有將可回收垃圾一起打包,光瓶罐類就分為塑料瓶、玻璃瓶、金屬罐等類別,采用分時、分批運輸。雖然在運輸時會帶來一定不便,但是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分揀等環節就相對容易可行,對形成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有一定促進作用。
第二,垃圾分類應指示鮮明、簡單易懂。地方在設置分類垃圾投放點的時候,應該將各種類型的垃圾在顯眼位置進行標注,同時以圖文的形式進行說明,讓居民一目了然。同時,要根據垃圾量進行垃圾箱的配置,如塑料瓶體積較大,就應該多配置相應的垃圾箱,以免居民因為無處可扔而隨意丟棄。
第三,垃圾分類要循序漸進。日本的垃圾分類舉世聞名,但也是經過40多年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當下,我國一些地方在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時貪快求全,一開始就以可回收垃圾全收集作為目標,不太符合實際情況。應該由易入難,先將易回收的垃圾分離出來收集回用,等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和一定基礎后,再逐步深入。
第四,生產廠家應該積極響應垃圾分類政策。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廠家特別是飲料生產廠家在產品包裝上印上可回收的字樣,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日本,不同材料的飲料包裝瓶會采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再配上對應顏色的垃圾桶,居民可以很容易進行分類投放。因此,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生產廠家的指導,如設立準入制度等,要求廠家配合垃圾分類工作。
責任編輯: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