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有色產業“有中生新”逆勢突圍
2017年06月09日 10:29 7513次瀏覽 來源: 廣西新聞網 分類: 綜合時訊
初夏時節,踏進南丹縣工業園區,一排排郁郁蔥蔥的樹木和花園式的廠區映入眼簾;企業生產車間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一派繁忙景象。
面對工業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嚴峻形勢,南丹縣積極引導企業不斷加強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產業效益,并通過招大引強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推動有色金屬加工產業“有中生新”,開辟出一條逆勢“突圍”的轉型升級之路。預計今年1月-5月,該縣財政收入達4.51億元,同比增長80.71%;全縣工業總產值達58.11億元,同比增長50.8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8億元,同比增長59.4%。
近年來,由于有色金屬產品和技術長期處于低端化,產業科技含量偏低,資源開發利用率不高,導致南丹礦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加上礦產品價格一落千丈,經濟發展隨之跌入谷底。依托礦業的粗放型發展路徑更加難以為繼,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南丹,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勢在必行。
鐵腕治礦、調整結構,尋求持續發展。礦區大大小小的選礦、冶煉企業,曾經是南丹繁榮的象征。但單一的產業結構、單純依靠資源發展的背后,隱含著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為此,該縣緊緊圍繞打造“中國生態環保型有色金屬產業示范區”這一目標,深入實施環境倒逼機制,提質升級有色金屬產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能低下的54家小選礦、小冶煉企業實施“關、停、并、轉”,贏得了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空間。
創新驅動,增添發展新動力。南丹縣通過自主創新,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走內涵發展的道路,讓老母雞下“金蛋”。“企業必須時刻有轉型升級的思想,這也是企業長盛不衰的關鍵。”南方公司董事長周南方說,公司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推動力,充分把握發展的主動權,注重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不斷增添發展新動力。
南丹工業園區還與中南大學、中國科學院等15家科研單位,搭建校企產學研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區千億元產業研發中心等科研平臺。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高薪柔性引進國際、國內頂尖專家和一流人才進行科研攻關,采用國際、國內最先進的設備工藝技術,實現了產學研高度融合。如吉朗銦業公司建立產學研基地,對年產100噸高純銦及50噸銦鈀材項目、年產10萬噸電鋅等項目實施產業升級改造后,年產值將達10億元。加上一批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形成了以南丹有色金屬新材料工業園區為平臺,南方公司、吉朗銦業等企業為龍頭,鋅、錫、鉛銻、銦四大產業并駕齊驅的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新格局。
產業轉型“底盤”不斷夯實。該縣還全力打造多元融合的新興百億園區,興建集白酒產業園、碳酸鈣產業園等“六園一體”的龍馬工業園區,努力實現規劃和基礎設施的全面對接,積極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切實做到功能分區、互補發展。該縣通過推動6大板塊13個項目的轉型升級,預計到2020年園區產值將超過100億元,屆時該縣將成為同時擁有2個超百億元園區的縣域。
“以多元融合的新興龍馬工業園區為重點的‘六園一體’,是南丹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平臺和載體,將成為南丹新的經濟增長極。”南丹縣委書記韋永山對“構筑大園區”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蘇宏流 勞冬玲)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