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集體爆發 普漲之后易分化
2017年08月21日 9:14 3658次瀏覽 來源: 方正中期 分類: 期貨
有色金屬近期在短暫休整之后再現普遍上漲,期鋅大漲至近十年來最高水平,而期鋁和期銅同樣位于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在宏觀預期偏暖,供給側改革深化,環保因素引發供給收縮等預期的推動下,有色金屬吸引資金流入,呈現普漲爆發行情,在普遍的沖高之后,我們還是要回歸市場本源,分析宏觀后續影響,資金變化,以及真實的基本面供需,來看看有色后續進一步的發展動力。
一、宏觀面因素及環境變化
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并要縮減資產負債表。美聯儲7月FOMC貨幣政策會議的紀要:聯儲官員重申支持逐步加息的政策路徑,雖沒有透露縮表啟動的具體時間,但暗示可能就在9月宣布相關決定,預計只會溫和縮表;數名官員稱通脹風險可能偏下行;許多官員在會上指出,通脹低于2%通脹目標的時間恐怕比預料的更長。美聯儲會議紀要偏向鴿派,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美元的走弱對于有色金屬價格起到了明顯的刺激作用。
國內供給側改革受益的品種繼續處于主導位置,黑色系螺紋走勢方興未艾,有色金屬則在鋁去產能帶動下強勢跟隨。而鎳因不銹鋼原因處在跟隨波動的位置,在黑色有色雙料加持之下展開了強勁反彈。近期由于第四輪環保檢查,對部分鉛鋅企業開工率形成階段影響,令本就短缺的鋅供應雪上加霜。此外,新近出臺的世界金屬統計局數據。主要有色基本金屬上半年均不同程度呈現產不足需,也引發市場對于供應偏緊的憂慮,引發資金的積極響應。
二、資金推動變化
近期資金推動在有色品種中的體現較為明顯,在前期鋁獲得資金推動之后,近期的上漲主要是鋅獲得更多的資金推動,此外,銅和鋁也顯示出資金進入的跡象,鎳隨其后,跟漲較為明顯,而鉛、錫本身資金量小,更多受到其它品種的帶漲為主。
三、有色金屬基本面的變化
銅:龍頭品種淡定,上漲持續性待觀
1、供給
在本輪上漲的行情當中,銅的漲幅相對較弱,銅價中長期利多因素在于未來銅礦供應缺口,而短期供給彈性較小;需求端無論房地產基建還是家電電纜,目前來看均很難出現較大變動。在上游方面,經歷了上半年的大面積罷工之后,下半年罷工對于影響的沖擊逐漸變小。當前少量的礦山逐漸投產,產量逐漸恢復,總供應量溫和恢復。但是從恢復速度較為緩慢,供應彈性不大。從加工費角度,當前加工費降至2006年牛市中期的水平或者2013年年初熊市初期的水平,處于合理區間,可操作幅度不大。
精銅供給方面,精銅生產持續回暖,7月精煉銅產量同比增長9.6%,至72.20萬噸。
2、庫存
而在庫存方面,上期所庫存7月中旬以來出現明顯上升,突破了20萬噸,同比增速接近20%,環比增速也已超過8%。而LME庫存則延續了微弱下滑的態勢,目前維持在28萬噸左右,但是相對于去年同期,仍然是有35%的增長。COMEX的銅市今年以來較為火爆,庫存保持一致保持穩定上升的態勢,相對于去年同期,COMEX銅庫存已經增加了168.11%,達到177918短噸。
3、進口
今年以來,廢銅進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進口數量增速在18%以上,廢銅價差在年初銅價上漲的過程中一度拉大到7000元以上,遠超3000-4000的平均水平。受拉大的價差刺激,廢銅供應也顯著提升。但年終價差逐步回落,廢銅供應充足,在供給端給銅價造成一定壓力。7月“廢七類”禁令的雖然還未在供應端體現其影響,但在情緒上已經限制銅價的下行空間。
4、需求
而在需求端,基建投資是今年拉動內需圈定穩增長的主要手段,但是資金短缺對投資增速有所影響,一季度21%的財政支出增速,二季度支出速度大幅放緩。考慮到未來減稅降費的持續推進,未來基建投資增速或將逐漸回落。而在主動補庫向被動補庫的過程中,工業企業利潤表現好于預期,考慮到需求回暖以及金融去杠桿等因素,即使房地產投資下降到8%,制造業和基建投資仍可以對固定投資增長形成支撐。而基建的問題在于下半年的赤字余額有限,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且在防風險的大背景下,地方債務問題列為下半年工作重點,地方政府融資渠道被極大的限制高壓的房地產政策效果愈加明顯,但全國房地產銷售數據仍然堅挺,商品房去化數據良好,待售面積加速減少。地產銷售的增長主要來源于三四線城市貢獻。從房地產的大環境下,短期的控房價方面,因城施策基本限制了一二線城市房屋的需求,短期需求向其他城市基礎。而控房價長效機制中,人才引流和增加供給將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和政府土地出讓金均在持續上升,房屋在建面積和新建開工總體保持穩定。未來房地產在工業鏈條中的總需求至少不會出現崩塌。
總體來說,銅的供需格局并未出現太大變化。銅價長期走強的支撐因素是未來的供應缺口,短期的拉漲更多來源于情緒和資金的推動。我們認為,在短暫沖高之后,銅價將震蕩回落,未來一個月或將在50000-52000間構筑震蕩平臺。
鋅:庫存壓力厚積薄發 驅動鋅價大漲
昨日倫鋅大幅上漲,突破3000美元重大關卡,漲幅達5.55%,帶動今日滬鋅強勢漲停幾近26000點高位,打開后續上漲局面。基本面上看,鋅價上漲有以下幾個驅動因素:
1、全球鋅市供需缺口逐步擴大
全球鋅市供給主要由礦產鋅維持,自2015年7月起全球鋅市供需平衡被打破,在15年末全球約有109萬噸的鋅礦產能關停或退出生產,16年長期處于鋅礦產量供不應求狀態,雖然2017年全球鋅礦供給回升,供需缺口收窄,但目前來看,仍然難以填補15年末短缺的產能,礦的緊張仍將制約精煉鋅的冶煉產量以及抬升精煉鋅價格的主要因素。據WBMS 8月16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份,全球精煉鋅短缺已達37萬噸,5-6月供需缺口擴大18.9萬噸。該數據的公布或刺激市場情緒,成為此輪LME上漲的導火索。
2、鋅精礦供應緊張
今年自2月份以來持續進行的環保督查小組已經進入到第五輪,據SMM調研報告,今年政府加大對礦山的安全檢查,部分小礦山因安全不過關被迫關停,且影響部分大中型礦山生產,有停產早復工晚的情況。截止至6月中旬,赤峰當地礦山復工極少。計劃 3 月投產的郭家溝礦因環保原因尚未完全釋放產量。南方礦山方面,據了解,云南、廣西和湖南以及福建等地礦山也受到環保影響產量釋放,4月22日水口山礦山系統也開始因環保問題停產,而截止至6月福建正常開工鉛鋅礦企業僅40%。目前來看受環保督察關停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短期內補齊手續達到環保標準困難重重,被關停礦山難以復產,大型鋅礦積極出貨但大多產能已達至瓶頸,國內因環保督查持續加大難有大幅增產。國外方面,據泰克資源報道,今年鋅市整體加工費走低,基準價上調,價格分享取消,鋅礦市場仍然偏緊。據公開報道的最近要啟動的大型礦山為印度斯坦鋅的某礦,預計明年3-4月份才能投產,近期內鋅精礦供應趨緊已是共識。
3、 庫存壓力厚積薄發
8月16日,LME庫存已降至25.07萬噸,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今年已累計下降41.4%,亞洲區庫存更是維持在700噸這樣聊勝于無的水平,滬鋅總庫存也在6-8萬噸的區間低位震蕩尚不及全國每月用鋅量的1/5,然而庫存的巨幅變動鋅價卻未帶來相應的價格上漲。過低的庫存極易受到市場消息的炒作,在短期時間內巨幅波動,同時在臨近交易日時引發逼倉風險。6月交割日前夕的逼倉事件使部分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現貨市場升水達至2000元/噸。交易所庫存下降的同時社會庫存也在持續消耗,較多企業庫存僅為去年的一半,現階段能維持生產但難以應對突發事件,補庫欲望強但畏高少采,隨著備用庫存的逐步消耗企業為維持生產的剛性需求將進一步推高鋅市價格。
結論:2017年鋅市場的主要邏輯還是從鋅礦緊張傳到至冶煉環節,鋅礦的持續短缺激化了加工費的博弈,鋅價的持續上漲激化了煉廠和下游企業之間的矛盾,由上游積極出貨下游畏高少采轉變為上游惜售下游剛需采購,整個博弈又最終表現為庫存的持續下降。16日WBMS的全球精煉鋅缺口數據或成為導火索,刺激LME鋅價一度突破3000美元的心理關口直沖3150的高位,庫存壓力終厚積薄發轉為鋅價的上漲。綜合來看短期鋅強勢勢不可擋,上漲姿態持續,同時一定認清是外盤帶動內盤,鎖定LME鋅價變動防范日盤夜盤間跳空風險。
鉛:跟風炒作嚴重 基本面或難支撐
近日鉛價表現較為強勁,8月17日滬鉛突破20000點高位單日漲幅達5.17%。但從整體來看,鉛價上漲更多的是跟隨其他市場或者跟隨題材炒作。
1、高再生率 供給彈性大
鉛和鋅不一樣的是鉛擁有極高的可再生可循環利用性,理論上鉛的回收利用率達至98%,而鋅除了煉廠的鋅塵、鋅粉、鋅泥外基本很難回收,因而鉛鋅即使同為關聯密切的伴生礦其供給關系也有很大差別。中國再生鉛占精煉鉛總產量的35%,而美國等達到80%以上,因而鉛市的供給彈性較大,現階段庫存雖然相較年初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處于可控范圍之內。據WBMS,截至2017年6月,全球鉛市總缺口為19.5萬噸,5-6月缺口擴大2.3萬噸,整體來波動范圍不大。
2、過高鉛價擠占下游利潤空間
環保壓力仍是維持鉛價高位的關鍵,環保督查關停了部分違規的再生鉛生產企業,在短期內很難恢復生產,但這部分供給缺口也在逐步被精煉鉛進口所彌補,2017年1-5月精煉鉛凈進口3.88萬噸,去年同期精煉鉛凈出口1.42萬噸,同比凈增長5.3萬噸。全球鉛市表現為內強外弱,倫鉛很大程度上受滬鉛帶動影響。現有鉛價遠超市場預期,持證煉廠占有大部分利潤擠占下游電池等廠商生存空間,近月市場成交極為清淡,部分廠商提高電池價格仍難以為繼。
3、庫存仍處于可控范圍之內
去年7月起,受供給側改革等多方面影響,我國礦產鉛產量持續下滑,直接導致市場庫存趨緊,國內鉛價因此大幅上漲達至22760的歷史高位,滬鉛和倫鉛的錯配給予貿易商極大的進口利潤,煉廠積極出貨,貿易商積極進口。從今年年初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好轉LME鉛庫存穩步下降。截至8月16日,滬鉛總庫存為49121噸,滬鋅期貨庫存33,891噸,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更遠高于15年的歷史低點。倫鉛庫存149,225噸,較年初下降22%,但隨著高鉛價刺激再生鉛廠積極投產,現有庫存還處于可控范圍之內。綜合來看,鉛市庫存的持續趨緊短時間內不能給鉛價帶來有力支撐。
結論:鉛價近日上漲跟風炒作比較嚴重,近一周時間國內滬鉛、倫鉛分別沉淀資金均只有6個億左右,前幾天持續下滑,目前為止今天滬鉛凈流入資金已達7336萬,短期內或能追隨鋅價有所上漲。雖今天幾近漲停,但基本面上維持之前難以支撐高鉛價的觀點。現有盤面整體邏輯應為鋅價帶動鉛價,倫鋅帶動滬鋅,倫鋅帶動倫鉛,滬鉛帶動倫鉛的邏輯。后續鉛市應首先關注倫鋅,再關注倫鉛,警惕內盤跳空風險,若發現倫鋅繼續漲勢,倫鉛有所回落時及時撤出維持觀望,后續逢高做空為主。
鋁:電解鋁限產禁令頻發 資金追捧盤面大幅上漲
過剩的供給是電解鋁的常態,但是今年鋁的基本面出現了轉變跡象。全球供給過過剩量收縮,向供需平衡方向轉變。全球經濟呈現復蘇態勢,鋁的需求量也呈現出不斷改善的態勢。而在黑色工業品的經驗后,國內方面更是對2017年重點的供給側改革品種電解鋁包郵極大預期。
在前期我國進口主要來源印尼和馬來禁礦后,我國目前進口主要來源逐漸轉為澳大利亞和幾內亞,而目前印尼鋁土礦的出口逐漸恢復。與此同時,繼4月份第一船塞拉利昂鋁土礦到岸中國,5月我國又接收了第一船牙買加鋁土礦,在各大小國供應不斷穩定的今天,仍有其他國家鋁土礦進入中國。馬來的開采禁令雖未取消,但對于市場的影響沖擊愈發的減弱,主要礦商維持正常甚至增量出貨。5月馬來進口量72萬噸,同比大增848.15%,環比增加19.21%,創年內新高。整體來說看,鋁土礦供給仍然充足。
去年四季度氧化鋁供不應求使得價格大幅走高。高額的利潤刺激氧化鋁企業積極開工復產。今年大幅增加的產量對氧化鋁價格產生了明顯的壓制。從今年5月開始,氧化鋁跌破成本價和環保等因素的疊加,使得氧化鋁產能開始有所收縮,多家氧化鋁生產線停產檢修。
2、產能產量持續增漲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電解鋁產量同比增加19.33%至1,840萬噸。2017年6月份中國電解鋁產量在317萬噸左右,環比增加0.16%,同比增加19.38%。由于今年上半年部分冶煉廠繼續復產或者投產,所以上半年中國電解鋁產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6月份,由于電解鋁行業供給側改革政策影響,山東魏橋和新疆嘉潤開始減產,所以6月份山東和新疆的電解鋁產量下滑。由于5月份寧夏青銅峽開始復產約10萬噸電解鋁,6月底復產完畢,6月份寧夏電解鋁產量增加6.14%至9.8萬噸左右。另外,由于甘肅東興和黃河水電再生復產,所以6月份甘肅省和青海省電解鋁產量分別增加2.4%和1.86%至19.13和22.8萬噸。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表示,據初步統計,截止2017年5月底,全國電解鋁總產能4102萬噸(不包含2016年永久關停的123萬噸)。目前,運行產能3800萬噸,臨時關停302萬噸。另外還有在建產能700多萬噸。有消息稱,目前產能置換指標炒到3000元/噸,而電解鋁的利潤也就1200元/噸左右,且指標剩余不到100萬噸。因此,違規電解鋁產能陸續關停可能性更大。
3、庫存已達歷史高位
上期所鋁庫存今年以來不斷攀升,截至到8月9日,庫存量已經累積到1302825噸,而年初這一數字僅有10萬噸。LME庫存則在今年出現連續下滑,從年初的2202175下降到了1302825噸(8月9日)。而在供給側題材方面。2016年以來,電解鋁產能利用率逐月回升,截至今年5月,產能利用率已達到87.69%,前五個月均超過了十三五產能利用率規劃。6月低臨近地方政府復核《行動方案》時點,魏橋關停25萬噸生產線,雖然數字對于國內全年150萬噸的過剩量影響不大,起到了明顯的示范效應。三季度國家相關部委將對電解鋁行業進行專項抽查,參考黑色行業去產能經驗,中央部門去產能力度明顯強于地方政府。此外,11月到3月份,“2+26”城市涉及電解鋁運行產能約150萬噸,占全國同期運行產能的 33%。還有近期山東發改委近日印發2017年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行動方案,責令山東魏橋和信發關停電解鋁321萬噸。總體來說,政策托底鋁價,下行空間有限,但暴漲有悖于政策目標和實際供求關系,鋁價震蕩上漲概率較大。
3、 下游需求不溫不火
國際市場鋁需求預計穩定在3%-5%的偏低速增長,Novelis高層周二表示,預計2017年鋁需求將增長4-5%。全球最大的鋁壓延產品制造商主要在于汽車和鋁罐行業。
2017年6月我國鋁材產量588.4萬噸,同比增長13%,1-6月累計產量3025萬噸,累計增長9%。中國2017年1-5月鋁材產量累計為2434.1萬噸,同比增8.30%。下游鋁材產量高增速使得電解鋁價格在供給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依然堅挺。
2017年6月汽車產銷環比和同比均呈小幅增長,汽車生產216.74萬輛,環比增長3.86%,同比增長5.42%;銷售217.19萬輛,環比增長3.62%,同比增長4.54%。上半年,汽車產銷同比增速比同期有所減緩,其中乘用車產銷增速同比下降明顯,商用車增速明顯高于同期。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銷1352.58萬輛和1335.39萬輛,同比增長4.64%和3.81%,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1.83個百分點和4.33個百分點。
結論:金屬鋁供需格局已定,最大的變數和最主要的邏輯在于供給側改革。尤其是進入三季度后,減產信息不斷,題材不斷升溫。中央部委將對違規產能進行專項抽查和四季度則有違規整改以及“2+26”的環保限產,供給收縮對于鋁價形成重要支撐。但是85%的產能利用率、三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庫存和地產政策收緊、汽車產銷大幅度下滑遙相呼應。供應端偏緊但需求端稍弱的疊加效應并不支持連續大幅上漲,三四季度將維持震蕩偏強格局。短期來看,在資金熱度褪去之后,鋁價上漲格局將有所回落,8月回踩15500-15700是大概率事件,長期來看由于政策面的支持,逢低買入是主要操作思路。
鎳:供需收緊有支持,跟隨波動略偏強
1、礦石供應問題顯現
全球礦石供應雖然比較豐富,但由于主產國的政策變化,對于礦石供應的預期也總在變化之中。菲律賓礦山及地質科學局近期在報告中稱,菲律賓上半年鎳礦石產量總計為864萬干噸,去年同期為1138萬噸,下滑24%。該國多數產量運往中國來加工不銹鋼。
此外,國外其它礦山近期也出現了關停減產信息。日本住友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表示,由于鎳價暴跌,以及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因礦業權益引起的法律糾紛,公司決定將退出在該島國的鎳礦勘探項目。公司表示將繼續通過菲律賓和印尼等國的項目尋求新的鎳資產。
第一量子礦物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周三表示,計劃下月開始暫停位于西澳洲的Ravensthorpe鎳礦運作,由于鎳價持續疲軟,受影響的雇員及合同工有大約450人。公司稱,該礦將停工,預計在10月初開始進行維護及保養。Ravensthorpe鎳礦在2016年生產了23624噸鎳。
礦石端的變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礦石緊張氣氛。不過,到國內的礦石和鎳進口供應仍在以不同形式返回國內暫無過度緊張的預期。不過隨著菲律賓雨季第四季度的來臨,或令供應緊張有所顯現。
2、供給變化
全球鎳供需變化延續產不足需方向變化,且缺口變大,對鎳價有支持。世界金屬統計局(WBMS)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6月全球鎳市供應短缺6.03萬噸,2016年全球鎳市供應短缺7.1萬噸。2017年6月末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持有的報告庫存較2016年底減少600噸。2017年1-6月全球精煉鎳產量為81.32萬噸,需求量為87.35萬噸。1-6月礦山鎳產量為89.9萬噸,較2016年下降3.8萬噸。中國冶煉廠/精煉廠鎳產量較2016年減少2.8萬噸,表觀需求量較上年下降14.2萬噸,因俄羅斯削減鎳進口。全球表觀需求量較上年下降8.4萬噸。2017年6月,鎳冶煉廠/精煉廠產量為15.58萬噸,消費量為15.34萬噸。
上海有色網(SMM)獨立調研數據,2017年7月電解鎳樣本產量為13150噸,較6月份增加1170噸,增幅9.8%。樣本月產能21134噸,占全國95.4%,折合成全國產量為13784噸,1-7月全國累計產量89717噸,同比下降12%。從交易所庫存看,電解鎳國內縮減顯著,成為鎳去庫存化的主要體現。
此外國內鎳鐵產量也受到環保檢查,整體供應恢復彈性不足,這也是近期鎳市受到提振基本面支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價格下,國內很多鎳鐵廠大部分已可盈利,而11000美元如果到達,印尼前期關停的13家鎳鐵廠復產的可能性也會增大,因此近期鎳價上行會增加企業增產的需求。鎳價上漲也勢必會點燃印尼當地鎳鐵企業的生產情緒加之中資產能的大規模投放,后期對于國內鎳金屬的供應將會形成壓力,屆時鎳價的上漲或也會受到抑制。后期的內外盤復產節奏及進口變化值得進一步關注。
3、下游需求
從不銹鋼自身來看,前期庫存去化已經起到令價格出現反彈的效果,但是持續的高度受到未來需求預期的反制約,暫時還下游表現冷靜,采購謹慎,市場暫無有太強烈的需求預期,和當前需求淡季有一定關聯。短期螺紋鋼等期貨創近期新高的漲勢形成了較強的溢出帶動效應,現貨不銹鋼冷軋上調報價,對于鎳市需求預期有所提振,后期仍會受黑色系走勢延續性,以及自身需求的反制約。
鎳價走勢后期繼續受宏觀、資金、周邊商品帶動影響料較為顯著,產業鏈條相關利潤也呈現正面變化會影響后期供應改善預期。鎳后期走勢將會受到不銹鋼實際需求變化以及鎳產業鏈供應調整節奏的影響。對于當前的強勁上行,且行且珍惜,不建議追漲,多單暫持有,階段還是以前期高點附近壓力能否突破為限。
綜合上述,有色金屬在上漲的帶動節奏和基本面上依然是各有差異的,在普漲之后的資金情緒退潮后,仍將回歸各自基本面的情況,因此仍宜謹慎區別對待。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