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礦業行業須專注于推動創新和數字化投資
2018年02月08日 15:7 284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本報訊(記者羅娜) 近日,德勤有限公司(德勤全球)發布第十版年度礦業報告《趨勢追蹤》,探討了礦業公司面臨的關鍵趨勢,幫助礦業公司繼續實現數字化礦區轉型并預測未來的顛覆元素。
過去10年,礦業市場持續起起落落,大宗商品價格在10年間創下了歷史新高和歷史新低。面對數字化變革,礦業公司的業務也出現了不可逆轉的變化。2018年,行業變革將持續迅速推進。德勤全球礦業領導合伙人Philip Hopwood表示:“若要在這個經歷過歷史新高和歷史新低的行業周期中蓬勃發展,充分掌握新的機遇,礦業公司必須重新審視傳統的礦業模型,深層的變革需要時間的沉淀。若想積極求變,精益求精,為未來開辟新的道路,行業必須專注于推動創新和數字化的持續投資,啟發未來勞動力的轉型路徑,凸顯公司對加強政府和社區關系的決心,指導公司如何重樹公眾形象。”
Hopwood表示:“僅在20年前,也許人們都難以想象鎳、鋰、鈷和石墨能夠成為制造電池的主要原料,但在今天卻成為事實,尤其是隨著電動汽車的崛起,其中蘊藏的增長機遇顯而易見。此外,盡管稀有金屬太空采礦在今天聽起來仍像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在不遠的將來,它的市場潛力會變得極其巨大。礦業公司若想要領銜未來趨勢,則需要深入探究新興市場的顛覆元素。”
報告指出的其他趨勢包括:
數字化管理:數據(以及組織、管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正快速成為區分競爭者高下的因素。礦業公司必須把數字化思維嵌入業務戰略和實務的核心,從而徹底改變公司的決策方式。若要在此方面取得成功,礦業公司需要清晰的視野,了解未來數字化礦山將如何徹底改變核心采礦流程、信息流和輔助后臺業務流程。
克服創新中的障礙:礦業公司高管深知創新是行業改革的必然要素,但這并非僅僅局限于技術創新,還包括采用更為創新的方法與利益相關者溝通,重新構思未來工作形態和識別未來最高需求的大宗商品。然而,基于礦業公司對短期回報有所需求,加上傳統的避險文化并不鼓勵合作,都對在行業內開展創新的工作造成阻礙。
未來工作形態:隨著礦區逐步實現數字化,無論在礦場或是后臺部門,工作性質都將發生巨大轉變。盡管采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自控設備和人工智能等數字化解決方案將提高礦業績效,但也可能引發劇變。礦業公司可以重新培訓員工使用新技術,或者再規劃工作崗位,而不用大規模地減少工作崗位。
改變認知:雖然礦業為世界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人們認為礦業公司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對社區帶來負面影響以及在海外從事可疑活動,因此該行業在很多國家的聲譽仍偏負面。為了與員工、投資者、社區、政府以及公眾重建信任關系,許多領先的大型礦業公司已開展相關工作,例如致力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起到更關鍵的作用,自愿采用可持續發展標準以及通過有關增加氣候變化信息披露的股東決議。
利益相關者關系的變革:為開拓本地就業機會,增加稅收,滿足社區對改善基建和提升環境保護的需求,許多資源豐富國家的政府持續向礦業公司施加壓力。與其將政府關系和社區關系視為合規成本,礦業公司不如更加確定如何創造具體的社會影響,以滿足不同相關群體的利益。
水務管理-尋求可持續的方案解決迫切問題:聯合國估計水資源稀缺問題將影響全球約四成人口,所以礦業公司必須加強水務管理,通過創新的方法,在水資源稀缺地區減少用水,加強水資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并隔離和處理廢水,防止其泄漏或污染下游水流。
不斷變化的股東期望:為了滿足股東對短期回報的需求而轉變企業方向,可能對公司造成長遠損害。反之,績效計量指標應反映不同目標,不僅是為股東,還要為客戶、員工、供應商和社區等各界創造價值。此舉可讓董事會有更多時間著眼于長期戰略、傳承計劃和領導力發展,同時使高管薪酬與整體企業目標掛鉤,包括與良好企業公民和道德行為的目標相符。
資源儲備替代困局:由于當前整個行業面臨供給受限,礦業公司將需要尋找更為靈活的資源儲備替代方法,以便在無需進行大量長期資本投入的情況下從事勘探和開發投資。
重新規劃礦業公司董事會:仍未突破舊思維模式的董事會,將日漸努力滿足新要務,例如針對企業戰略、數字化顛覆、人才管理和新興風險因素等主題主動向高管團隊提出挑戰。礦業公司董事會若要有效地挑戰組織假設、評估新思維模式的有效性和幫助確定公司是否承受太多風險(或者太少),必須具備多元化視野。
德勤中國礦業行業領導合伙人徐斌表示:“未來,礦業公司需要尋找更為靈活的資源儲備替代方法,以便在無需進行大量長期資本投入的情況下從事勘探和開發投資。”報告總結,礦業公司不應只局限于本行業領域,應當重新審視行業在整個生態系統上的專業角色,其中,礦業、技術行業、人力資源和公共部門必須攜手合力,實現可持續增長。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