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初步形成立體探測裝備體系
2018年02月23日 10:3 1637次瀏覽 來源: 中國礦業報 分類: 科技創新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已初步形成“空天-地面-井中-海域”立體探測裝備體系,入選該院2017年年度科技創新亮點成果,團隊正在進行“智能導鉆裝備體系”技術攻關。
這個龐大的裝備體系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科學研究院,協同中科院內多個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在國家重大項目資助下完成。
長期以來,缺少高端探測裝備阻礙了中國進軍地球深部的腳步。如發達國家固體礦產資源勘探開采深度已達2500米至4000米,中國平均僅有500米。然而國際廠商或是對華禁運,或是“僅提供服務而不銷售”。
經過數十年積累,中國自主取得一批成果。空天方面,科學家研制的磁通門磁強計已達到航天正樣水平,通過搭載系列衛星使中國首次自主獲取衛星高度的高精度地磁場數據。這套磁強計技術還將應用于中國火星磁場探測有效載荷單機研制。
深地方面,科學家從靶區優選、資源勘查和礦體詳查三層面的需求入手,相應研發出低溫超導磁強計與磁梯度計等核心部件,以及航空瞬變電磁勘探儀、探礦重力儀和金屬礦地震探測系統等“利器”。
測井方面,科學家正在研發“智能導鉆系統”,力爭攻克深層(6000米)油氣資源開發高端技術。
海底方面,科學家研制的海底地震儀首次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獲得地震記錄,最大水深7731米,或將在海洋油氣探測上大顯身手。(張 素)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