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處理金精礦是銅冶煉企業的又一利潤增長點?
2018年07月04日 10:9 512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本報記者 李幼玲
近年來,隨著銅冶煉行業原料的不斷吃緊,銅冶煉企業“搶吃”金精礦原料成為不爭的事實,為什么一些銅冶煉企業“搶吃”黃金生產企業的飯碗?而處理雜礦雜料為何將成為越來越多冶煉企業的共性問題?對此,記者采訪了在銅冶煉行業摸爬滾打了近20年的技術專家包頭華鼎銅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袁俊智和該公司副總經理夏超。
資源共享 優勢互補
兩位專家明確表示,目前確實存在銅冶煉企業通過配入含金精礦生產,取代了原來黃金先焙燒再氰化浸出法,這一做法,首先大大提高了金的直收率和總回收率,其次解決了氰化尾渣的環保問題,一定意義上,也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可以說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原來,黃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氰化尾渣含銅、含金較高,一些銅冶煉企業將這些尾渣原料購買后運回企業進行火法冶煉,這些金精礦與尾渣首先為銅冶煉企業解決了部分原料問題;其次因為火法煉銅中冰銅對金銀具有很好的捕集能力,采用熔池熔煉技術主要將金銀富集在冰銅中,再到粗銅里,最后通過電解工序,產出陽極泥,處理富集金銀的陽極泥就可得到黃金和白銀,由此將尾料中的銅和金銀實現了最大化回收。
在專家看來,銅冶煉過程中配入含金物料,金冶煉雖然屬于捎帶生產,但是金能在生產銅的過程中得以回收,一方面金精礦的銷售計價是參照傳統濕法提煉黃金的工藝加工成本的費用,行業加工費一般在50元/克~100元/克;另一方面,銅冶煉中配入金精礦,提煉銅的過程中順帶富集了金銀,回收了銅、硫、等有價元素,提金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這是銅冶煉行業“搶吃”黃金原料的因素之一,但這些因素不僅僅是“搶吃”金精礦原料那么簡單,很大程度上會“吞食”一些采用低端技術的黃金冶煉企業。用專家的話來解釋,隨著環保力度的持續升溫,加之目前國家已經不允許采用氰化法提取,由此一來,環保因素首先變為了不可觸碰的紅線;黃金礦一般情況下伴生有銅,而黃金冶煉中彌足珍貴的銅被廢棄,資源白白浪費;相反,采用銅冶煉技術工藝,不僅把銅冶煉而成,而且黃金得到充分提取,顯而易見,資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時,先進工藝技術的優勢也彰顯出來。
當傳統技術帶來的局限性,已經難以滿足對原料吃干榨盡的需求時,一些銅冶煉企業行動起來,搶占資源,并通過工藝條件的精細化管理實現技術指標的有效控制,中原冶煉廠等企業就是很好的例子,該企業選擇底吹熔煉+閃速吹煉工藝,所配原料中金的品位已經提高了很多,正是因為思維理念的不斷求變,最終在煉好銅的同時,銅冶煉配入金精礦一定意義上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實際上,在大環境環保、資源、能源等眾多因素制約下,利用先進裝備技術將資源最大化利用不僅僅是黃金企業需要改革的方向,更是眾多銅冶煉相關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專家明確指出,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只有不斷發揮技術的共性優勢,走出去相互學習和交流,技術才能不斷進步,行業才能不斷向前發展。否則,閉門造車,企業必將固步自封。
雜礦處理成為共性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國家銅資源貧乏等原因,60%~70%的銅精礦依賴進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低品位資源更是不斷充斥市場,對于企業來說,處理雜礦雜料將會成為企業今后面臨的共性問題,從長遠看,國外最終肯定是將品位高的礦料留在自己國家,而將低品位礦向外出售,特別是賣礦的貿易商為了賺取更高的性價比,他們把雜礦配到一定比例賣給冶煉企業,即使面對這樣苛刻的雜礦,很多冶煉企業因為生存難題、因為資源需求,再加之這些低品位的礦料價格相對較低,對于一些冶煉企業仍然存有一定誘惑。
但是,并非所有的冶煉企業和所有的工藝技術都能將這些雜礦中的有害成分和有利元素徹底分離,吃干榨盡,因為這和企業使用的工藝技術有直接的關系,同時與企業培養的技術工人、技術匹配能力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冶煉企業的工藝爐吃雜能力行不行?能不能適應“吃”掉這些成分復雜的銅精礦?現實的情況是爐子的除雜能力越高,競爭優勢就越會彰顯無遺。目前從理論上來看,熔池熔煉相對閃速懸浮熔煉更利于對雜質的脫除,因為熔池熔煉在熔池當中,溶體攪拌包括和造渣溶劑石英沙和氧化鈣能夠充分融合,通過長時間強烈攪拌把有害雜質充分揮發到氣相中,再進行收集,這樣銅就不會被污染;懸浮熔煉這方面要差很多,因為懸浮熔煉熔化時間很短,有些雜質在反應過程來不及分離。
那么,熔池熔煉雜質脫除率很高,又是怎么得以體現的呢?原來,熔池熔煉脫除率高,主要源于熔體內氧勢高,使得雜質更利于氧化脫離;整個熔池攪拌激烈,卷吸強度大、無死角,利于雜質脫除,也易于揮發;另外,溫度相對于其他熔煉工藝要低,使得雜質的溶解度降低,更利于雜質脫除,也就是說熔池熔煉雜質脫除率在熔煉和吹煉環節相對固定,當原料雜質過高時,勢必影響陽極板的品質,最終影響產品電解銅質量。
專家表示,當熔池熔煉技術表現出處理高雜銅精礦相對強勢時,那些被國外貿易商配到低品的銅精礦將會為熔池熔煉打開一定的原料市場,所以對于更多的企業來說,要想適應原料的不斷變化,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使工藝技術與吃雜能力相匹配,因為最終企業是通過加工成本的標準體現競爭優勢。
那么,如何解決處理高雜銅精礦?
一是在配料上下功夫。配料作為企業的核心機密可謂經過了企業員工千辛萬苦、千錘百煉一點點地摸索和突破的,必須根據爐子的實際需求通過實踐,進行優化。專家舉例,很多企業投產之后,設計產能很長時間難與生產產能相匹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員工日日夜夜在1200多度的高溫爐前,比如把投料量從最初設計的50噸/小時開始加料,由少變多不斷嘗試,力求提高產量的這一過程,可以說歷經了與高溫爐的不斷較勁,最終使加料量突破100噸/小時,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在原設計產量的基礎上做到了產量加倍,實現了由處理量增加發生的突破性變化,這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做到的。
二是企業只有堅定不移地把創新作為經濟支撐點,并且敢于在競爭中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實現持續繁榮。熔池熔煉技術即是利用黃金冶煉技術的共性特點等交叉,不僅緩解了銅冶煉企業的原料緊缺難題,一定意義上使黃金冶煉的濕法尾料有了用武之地,發揮了產業鏈的優勢作用。
陽極泥列為危廢戳痛企業
當銅冶煉市場的原料由單一變為相對“寬泛”時,制約企業發展的一些宏觀政策又成為一道關鍵性難題擺在企業面前,目前。陽極泥被列為危廢管理范圍,在運輸過程中,必須按照危廢管理來堆浸、包裝和運輸;《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版,還沒有將陽極泥列入危廢管理的范疇,所以目前列為危廢管理,令沒有貴金屬車間的銅冶煉企業百思不解,陽極泥含金高,全身都是寶,一噸陽極泥價值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不等,陽極泥中不僅富集了金,還富集了其他稀有金屬和有價金屬,這些金屬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從陽極泥中提取這些金屬,可以獲得很大的經濟效益。
另外,在專家看來,陽極泥中雖然有危廢成分存在,無論從環保還是從行業的角度來思考,都不應該視為危廢管理,那么什么是危險廢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規定,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廢物特性的廢物,并且危險固廢不能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收集、貯存危險廢物,必須按照危險廢物特性分類進行,禁止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新的規定可謂直接戳痛了很多企業的痛點,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其次,目前企業所面臨的是去相關部門辦理所謂危廢五聯單手續,而辦理的過程長達幾個月時間,而這幾個月時間市場金的價格不斷波動,也就是說也許申請五聯單的時候,金價還在高位運行,可是當企業把五聯單的手續申請到手后,此時金的價格有可能已經走入低谷,由此一來,將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當下,很多企業呼聲四起,他們呼吁,環保政策是否需要在更加廣泛的調研基礎上聽聽企業的聲音,是否能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而定,而不是一刀切。
從目前看來,曾經從陽極泥中“淘金”的銅冶煉企業,成本優勢再次受到擠壓,而環境保護,最終為國家、為社會、為企業都將帶來一場影響深遠的變化。
缺失成本優勢將如何求生存
當銅冶煉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很多輔助運營成本彰顯優勢的同時,銅冶煉的產能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會逐步擠壓各個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此,市場終究會淘汰一批運營成本高、輔助運營成本沒有優勢的企業,而這些處于被動局面的企業由于生存環境等被動影響,又將何去何從?
目前狀況下,沒有成本優勢的企業一是要大膽對工藝技術進行升級改造,鎖定目標,著眼未來,專家舉例,比方類似遠在千里之外已經在戈壁灘上建廠的冶煉生產企業而言,與沿海企業相比,首先高額的運輸費用已成為既定事實,這是沒法改變的現狀;上百萬噸的銅精礦從碼頭運至戈壁灘,通過生產后,還要將產出的20萬噸~30萬噸的銅產品,運到上海等地進行交割,而最后面臨的又是周邊沒有配套的下游所供需,所以就地消化基本是微乎其微;幾十萬噸的渣堆積在戈壁灘上,而渣中含有的重金屬等,一定意義上給環保出了難題。
二是副產品硫酸怎么辦?由于下游沒有配套磷化工企業去消化,硫酸產量大時高達幾百萬噸,大量的硫酸需用專列向下游企業進行運輸,除去運輸過程的安全環保等因素的不可控,有時運輸費都難保障。
三是受核心銅礦儲量有限等因素制約,不管曾經是國營還是民營大企業,不論當初如何輝煌,所有的理由都不可能讓上游礦山企業為此給這類企業增加一些加工費用;而著眼未來,把企業建到具有資源、交通便捷的沿海一帶,并且借鑒國際國內企業的先進理念,船到岸后直接將礦料輸出進入倉庫,而倉庫緊接著用一根皮帶將料直接進入爐子,這些才是企業求變中力求降低成本、減少污染點,向持續發展要效益的關鍵因素。
四是剛性需求對市場影響的必然性。市場就像晴雨表,高低起伏難以把控,有些企業,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選擇把銅和貴金屬重新組合成新的公司來創效益,希望有能力的人將公司盤活,實際上真正的大市場一旦降臨,不是哪一個人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市場決定了企業的發展之路。以石墨烯為列,當時由于很多生產石墨烯的企業因為環保不達標,導致很多石墨烯企業限產關停;而石墨烯生產周期為3個月一周期,由此,造成供給端無貨可供,緊張程度可想而知,于是價格一路飆升,可是下游企業因為需求不論價格如何高漲照樣買單,在這樣的剛性需求下,最后導致相關行業,只要對石墨烯有需求的企業都遭遇瓶頸,煉銅行業采用貧化電爐生產銅的企業更是難逃一劫,因為貧化電爐需要石墨電極,而石墨電極價格異常變動,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壓力,有些企業就此喪失了生存和競爭的能力。
最后,兩位專家表示,銅冶煉行業的創新發展之路還很漫長,要走出去向敢于創新、敢于挑戰的企業去學習,要聯合研究,力爭更快地去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當下,不論任何行業,任何企業必須堅持生態友好發展,要加大環保力度,在優化節能工藝上下功夫,用好工藝好技術為金山、銀山發展多作貢獻,由此,企業發展才會更有活力。
責任編輯: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