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傳統策略熄火,新型投資啟動
2018年09月12日 8:43 369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期貨 作者: 前海期貨 黃笑凡
近一段時間里,在對白銀的行情演變上,傳統投資策略的效果已經大不如前,無論是抗通脹主題還是避險事件的影響。買事實空市場的情況比比皆是,就在6月中美貿易摩擦的急轉直下,本該由于避險需求激增中漲價的白銀,卻急轉直下。傳統邏輯真的失效了嗎?在市場發生變化的時間點上,需要重新審視以下白銀的投資邏輯了。
傳統策略熄火
抗通脹一直被認為是貴金屬的基本屬性之一,做了一下測算,在特長期也就是10年以上的周期里,時間跨度是14年,白銀的平均年化收益是5.25%,同期的美國通脹年均為2.1%。那么在特長期里,投資白銀的收益是可以顯著跑贏通脹的。然而在11年到12年銀價大跌,美國通脹回落之后,兩者出現了較大的分化。從12年到15年的三年里,銀價表現疲軟,而美國CPI在1.5%附近徘徊許久之后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出現通縮。在此之后美國的通脹回升,而銀價收益率也僅僅在15年年底到16年二季度有所表現,之后又是持續的萎靡不振。這種分化至今仍在持續,隨著美國通脹的逐步走高,銀價卻止步不前,不再顯現出抗通脹的屬性,而且近期的下跌已經把白銀的價格帶回了15年年底的地位,而彼時美國通脹還在通縮邊緣掙扎。
避險功能也是貴金屬的基本屬性之一,在羅列了近30年的地緣政治事件,包括局部戰爭、恐怖襲擊事件和領土爭端等,同時對比了當期的白銀價格和美元指數變化。發現白銀的表現和風險事件沒有必然聯系,然而,風險事件持續的過程中,如果美元表現疲軟,出現窄幅震蕩或者明顯下跌的情況下,白銀會有比較好的漲勢。這一點可以理解為,白銀的避險功能與美元的避險功能是互為替代品,因此在風險事件出現,并且美元的避險功能不足的時候,那么市場對白銀的需求就會提升,并同時抬高銀價。這是為什么風險事件不一定能助長銀價,而如果有較大的風險事件出現時,也會發生美元與白銀同漲的情況。
在上面的觀測中,白銀和美元大多呈負相關,在做了白銀與美元的相關性檢測后證實,白銀與美元多數時間里為負相關,并且在近一年來白銀和美元的負相關性關系正在逐漸加強,接近-0.8的水平。
關注美元預期
在銀價和美元負相關逐步增強的條件下,嘗試通過四個方面對剔除了美元影響因素的避險情緒進行刻畫。首先是美聯儲為了保證美國的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而制定貨幣政策,但是其對于美國經濟的展望和對貨幣政策的描述難以量化。因此需要尋找一個可以反映市場對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動向預期的指標進行觀測,觀察長短期國債利差的斜率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斜率中包含了市場對長期和短期內美聯儲就貨幣政策持寬松或者緊縮的態度的預判。
美國國內企業違約風險可以通過使用企業債券與國債之間的利差進行描述。如果國內企業的經營風險增長,那么企業債相對于無風險利率的風險溢價就會攀升,作為對企業債投資者所承受的額外風險的風險補償。反之,如果市場預期企業未來的經營平穩有序,那么利差就會有所縮小。
美債具有很高的避險屬性,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的宏觀風險事件出現時,都會受到追捧。然而,由于美債和美元都代表著美國政府的信用,因此兩者會存在相互反饋共同上漲,因此需要在觀測美債需求變化的時候剔除美元的影響。采用美債美元比可以在表現美債價格波動中剔除美元的影響因素。另外,同時觀測瑞士法郎和日元來了解國際市場的風險情緒變化。
通過構建以上四個模型,對市場的風險情緒進行量化,同時也已經剔除了美元的影響,那么當模型暗示市場避險情緒上漲,白銀就會有較好的表現;當模型暗示避險情緒下降,就需要關注銀價的下跌風險。
該模型在8月30號出現了10個月以來的第一個看多白銀的信號,而且目前白銀價格的確處于低位,盡管信號并不意味著馬上就會出現上漲行情,但是至少表明,市場情緒已經發生了變化。
貿易戰的影響將會在近一段時間里展現出來,其對經濟的影響將是多方面的,互設貿易壁壘一方面會降低進口需求,拖累其他貿易伙伴的出口,影響區域貿易環境;另一方面,降低的出口供應會造成生產商利潤的下滑,實質上對經濟產生消極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會體現在市場的預期上,最終也會反映在經濟增速上。盡管美國二季度GDP錄得5.1%的高增長,但這種情況對于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來說并不多見,因此奢望其之后可以達到更高的經濟增長是不現實的。而特朗普總統挑起的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戰會對美國的經濟產生拖累,只是在數據上的表現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經濟增長的減速將會引起美聯儲的注意,而特朗普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態度會進一步增加市場對美國是否能保持緊縮的貨幣政策的懷疑。這種情況下市場會預期美聯儲將會停止快速加息,并在未來有降息的風險,那么美元就會結束反彈,重新走弱。如此一來,白銀價格就會隨之上漲。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