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王”的涅槃蝶變
2018年10月08日 13:38 286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安徽銅冠有色池州公司扭虧增盈謀發展側記
超能小怪 2018/10/08 13:35:16
從2014年虧損4.2億元到 2017年虧損1.2億元,再到今年上半年虧損0.29億元,安徽銅冠有色池州公司每年以50%以上速度減虧。今年8月份,該公司實現盈利200萬元,首次打破了10多年來只虧損不盈利的格局,實現了涅槃蝶變。“這都是降杠桿、調結構、強管理的結果。明年公司有望全面扭虧為盈,實現真正脫貧。”該公司經理李新信心滿滿。
近日,筆者走進該公司在采訪中發現1-8月份該公司鉛鋅產銷量月均達1.6萬噸,產銷量再創新高;新產品壓鑄合金在7月23日試生產后,次月成功銷往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市場700多噸;9月12日,該公司熱鍍合金新產品問世,積極與馬鋼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在高端板材產品中進行試驗。
債務面臨泰山壓頂
2007年,銅陵有色、池州市政府和池州泰達冶金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組建池州公司,銅陵有色公司以70%股份控股。由于當時受經營方向和生產方式調整,該公司2011年新建的10萬噸鋅系統在試生產幾個月之后就偃旗息鼓,年產10萬噸鉛系統生產量也不足6萬噸。債務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到2014年末,池州公司負債率高達134%,僅2014年一年就虧損達4.57億元,其中九華冶煉廠就虧損高達4.2億元,是銅陵有色公司名副其實的“虧損王”。
銅冠有色池州公司西臨池州市區、北靠長江,318國道、京九鐵路近在咫尺,水陸鐵路交通優勢明顯。“曾經有過輝煌的鉛鋅冶煉廠是池州市知名企業,在這里工作的人倍感自豪。沒想到會衰敗到這種境地,全廠上下1500多人艱難度日,看著讓人心痛。”該公司鉛分廠員工回憶3前年的往事,昔日滿目瘡痍的情景仍然揮之不去。
如此大的“窟窿”,不僅僅是池州公司切膚之痛,也是銅陵有色巨大的包袱。誰能長期承受如此之重?一場拯救銅冠有色池州公司生死存亡大行動在2015年初拉開序幕,銅陵有色以全資方式進行收購,便將黃山嶺鉛鋅進行分離,采用“冶煉廠+碼頭”模式,成為銅陵有色單獨全資子公司。
實施生死大拯救
這么小的生產規模竟有這么大的虧損,虧損源到底在哪?人、財、物基本生產要素具備嗎?這個企業還能救活嗎?一連串的問題拷問著該公司主要負責人李新。
面對難關,該公司中、高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骨干等不同層次會聚一堂對企業進行“問癥把脈”,在集思廣益中尋找影響企業發展的內外因答案。
全靠銀行借款發展,財務費用高;產品單一,盈利點少;發展滯后,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等缺失;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員工看不到企業未來發展希望——這是直接制約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在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一次性幫助解決歷史債務10億元,企業負債率下降了30多個百分點。重新開啟停產多年的鋅生產系統,并投入1.2億元對鉛鋅三聯動系統進行改造,產品結構不斷得到完善,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機構改革層層加碼,人員優化層層推進。首先對機關進行了精簡,由以前的20多個科室變為現在的6個責任部門,實行“部門長制”;其次是將“多車間”合并成“分廠制”“多班組”組合成“大班制”,著力解決生產環節冗雜;再次是對生產崗位人員重新優化組合、競爭上崗。在重啟鋅生產系統時,實行全員“起立”擇優上崗,一次性減員364人,達到了瘦身健體效果。
此外,該公司建立扁平化管理制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得到充分落實,消除了以前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腸梗阻”現象。“扁平化管理和部門長制、分廠制、大班制建立,更便于協調和管理,工作效率更高效。”該公司鉛分廠廠長王進明說,現在鉛分廠管理人員僅為以前四分之一。雖然人數變少了,但管理平臺變大了,管理團隊更精干了,技術力量可以集中共享了,管理能力提升了。
3年多來,該公司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改革嘗試,這真的能讓這個“僵尸”企業起死回生嗎?
打通產業鏈條循環發展
蝴蝶是美麗的,但由蛹蛻變成蝶之前,則須經歷萬般陣痛。而銅冠有色池州公司也如“蝶變”一樣,在扭虧過程中飽受過痛苦和掙扎。“我們既等不起,更輸不起。要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永不懈怠的工作狀態埋頭苦干,讓企業走出發展困境。”李新說。
以前,該公司鉛冶煉采用原始的“氧氣底吹爐+鼓風爐+煙化爐”冶煉生產工藝,上下游工序間獨立不連貫。底吹爐生產出的高鉛渣必須冷卻后,進入鼓風爐升溫至1200攝氏度的高溫熔煉,然后再進入煙化爐。不僅能耗高、效率低,環保也難以得到保障。
工信部2015年20號文明令淘汰該落后工藝,要求粗鉛冶煉必須采用先進的富氧熔池熔煉——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或一步煉鉛工藝,否則必須關停。“先天不足,后天營養不良,鉛系統生產工藝落后,鋅系統生產工藝不完整,加上環保隱患多,池州公司籠罩在陰霾之中,企業壓力山大。”李新說,惟有加快發展才能根本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
去年10月份,該公司投入1.2億元對鉛鋅冶煉生產線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采取了當今國內較先進“氧氣底吹爐-氧氣側吹還原爐-煙化爐”三爐熱渣熔融連續鉛冶煉工藝。今年7月28日,該公司鉛鋅冶煉資源綜合回收循環利用示范項目“三連爐”(底吹爐、側吹爐、煙化爐)成功對接,解決了鉛鋅系統投產以來優勢不能互補的難題,達到生產效率高、能耗低、環保達標、資源綜合利用效果好的目的。
“隨著鉛鋅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三連爐順利投產,標志著鉛鋅冶煉系統產業鏈完全打通,鉛鋅系統生產渣利用實現大循環。”生產工藝“土專家”、鉛分廠黨支部書記袁永新告訴記者。
技改之后好處多多:一是解決了行業準入問題,實現清潔生產。二是解決了生產原料只能適用高品位的難題,降低了對原料品位要求,實現了“通吃”。三是廢渣變成寶貝。鉛銀渣回爐再“深造”,年回收鉛2400噸、白銀10噸、次氧化鋅3825噸(含鋅50%)、4.0兆帕飽和中壓蒸汽20萬噸;鐵礬渣含鋅達到4%左右,經過兩道酸洗和水洗處理后,鋅品位降到0.9%以下,每年回收鋅金屬量1100多噸,綜合效益十分明顯。
最重要的是解決了環保大難題。筆者看到,在該公司生產系統另一端,一臺全自動制磚機正在作業,利用尾廢添加水泥、黃砂制出一排排整齊漂亮的磚塊。真正實現了無害化處理。“以前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鉛銀渣、鐵礬渣堆積如山,光一年維護費用就要上百萬元,‘渣問題’成了企業‘大難題’。”該公司王進明說,以前生產作業時,不僅生產車間灰蒙蒙的,就是百米之外的辦公室也會有低空污染?,F如今,除了能看到白白的蒸汽外,新鮮的空氣又回來了,員工作業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多年未解的生產瓶頸破解了,制約發展的環保難題解決了,企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了。”李新說,我們甩開膀子大干的時候到了。
積極開發新產品
向科技要效益。前些年,該公司在新產品研發上還是塊“處女地”,高精尖產品少之甚少。今年3月份,該公司成立了技術中心,在解決生產工序、提高產品質量、新產品研發上做“大文章”。
合金的研發既提高了鉛鋅產品的檔次,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壓鑄合金是該公司在今年7月末開發的首個合金產品,小試牛刀就倍受市場青睞,已在長三角市場站穩腳跟。“公司具有年產品3萬噸生產規模,每噸比鋅錠售價高出300~500元。”該公司銷售人員說,熱鍍合金是該公司開發第二個合金產品,現進入馬鋼公司試驗階段,用于汽車薄板、鑄材等高端產品。如試用成功,將極大提高該公司鋅錠深加工的發展空間。
由廢品變產品,是該公司科技創效發展的又一新通途。以前鋅系統產出5%品位的銅渣只能低價處理,現在通過一系列提純科技攻關,品位提高到70%左右,年生產銅金屬量上千噸,實現了效益最大化。
鈷渣和銅渣一樣,渣含鈷品位只有2%,一文不值?,F如今提純到8%。“廢料”變成了生產“原料”,成為了“香餑餑”,一年可回收30噸左右。
鎘渣回收提純項目今年二季度全面啟動,中間產品——鎘團已經形成,粗鎘年內完成精細加工將面向市場,每年可回收70%~80%品位的粗鎘600多噸,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贏。
管理創新激發活力
管理是把雙刃劍,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事倍功半。銅冠有色池州公司做起了“管理”文章,全力推行現代管理體制,著力打破人浮于事狀態。“只有做到職責清晰、任務具休、責任明確,工作執行效率才能提高。”李新說。為此,該公司充分發揮組織績效考核效應,實行一級對一級負責,讓“集權+充分授權+過程受控”管理模式得以高效率體現。
以“會”定事,防止人為“拍腦袋”。該公司實行每周一次經理辦公會、月初一次金屬平衡分析會,月中一次經濟活動分析會和組織績效考評會,月底一次生產計劃安排會和期貨保值會,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確保了日常工作順利推進。
“各部門和分廠都要明白自己應該干什么,不是能干什么,干不好有什么害處,只有責、權、利明晰了,‘大鍋飯’格局才能徹底打破,企業發展動力才能持續增強,員工才有干勁。”李新說。
從2015年開始,該公司鉛鋅產品產量年年超額完成集團下達的指標。鋅生產系統在重啟兩個月后便達到了月產8500噸,當年不僅實現達標達產,同時實現了環保驗收。2017年鋅產量達10.35萬噸,今年1至8月份,完成鋅7.28萬噸,目前向年產11萬噸沖刺。
與此同時,該公司控虧指標也是一降再降。今年預虧指標由年初4000萬元降至3100萬元,明年將有望扭虧增盈,摘去虧損的“帽子”。
搶抓高質量發展時機
談到企業未來發展,李新告訴筆者,鉛鋅行業不能靠規模擴張,綜合回收和深加工是企業未來發展方向,鉛系統只有加強對綜合回收力度,將金、銀、銻、鉍、銦等稀有貴金屬吃干榨盡,在此基礎上積極爭取再生鉛資質,才可以大大降低企業成本,歐洲發達國家再生鉛比例在75%以上,中國只有35%左右,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環保要求極高,這方面我們已經錯失最佳發展時機。鋅系統不需要大的投入,年產量可以再增加10%達到11萬噸,后續重點是鋅合金開發。
另外,同行間走動非常重要,要多向國內大型鉛鋅公司學習和對標,借鑒先進企業好的運行方式和管理經驗。同時,在發展上,該公司以科技補短板,向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方向發展。計劃購買4套機器人剝鋅機組,將于明年5月份大修時安裝投入使用,一次性減少70人。
據悉,該公司陽極泥處理項目已經立項,即將開工建設,明年下半年有望建成投入試生產。這將成為該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夏富青 桂年友 汪新利)
責任編輯: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