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一隊二次創業側記
2018年11月09日 9:38 261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一隊(下稱一隊)成立于1953年,隸屬于江西有色地質勘查局。一隊建隊65年來,經歷過上世紀50~60年代的地質春天,也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全球地質工作大蕭條--人員分流、資產處置、地勘產業幾近崩潰。從2006年到2009年,一隊地勘事業穩步回升,從2009年至當前的10年,一隊地勘事業在第二個春天里怒放。
“地質隊不找礦還叫什么地質隊?”
2006年1月20日,《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傳遍全國地勘單位。一隊領導班子敏銳捕捉到了這個地質找礦即將迎來新一輪春天的信號。
時任一隊隊長在職工大會上提出:“地質隊不找礦還叫什么地質隊?我們要趁著國家東風,重建一隊地勘工作輝煌!”隨后,地質勘查院悄然在一隊掛牌成立,開始了艱苦的二次創業。
2009年,一隊第一個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弋陽縣大源嶺瓷石礦》項目成功立項。正如時任隊長在項目評審會上所說,“一隊有德興金山大型金礦報告編寫經驗、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地質專家指導、有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地質骨干為項目作業,我們有能力做好這個項目!”
從2009年6月到2009年底,僅用半年時間,一隊在弋陽縣大源嶺礦區3線以南高效完成項目下達的各項地質工作。通過工作基本查明詳查區內地層、構造、巖漿巖的巖石類型、與圍巖接觸關系等瓷石礦的成礦地質條件。以較系統的工程,對瓷石礦體進行了控制,基本查明了詳查區內的瓷石礦體的數量、規模、形態、產狀。于2009年12月提交《江西省弋陽縣大源嶺礦區南段瓷石礦詳查地質報告》。大源嶺礦區南段的工作成果和出色的工作表現為一隊贏得了續作大源嶺礦區北段詳查的機會。
又是一年的時間,到2010年底,一隊順利完成野外工作并轉入室內資料整理和詳查報告編寫階段,于2013年提交《江西省弋陽縣大源嶺礦區北段瓷石礦詳查地質報告》。
兩個礦段6億余噸瓷石礦石量和周邊多個礦段儲量共同組成的大源嶺瓷石礦田,為填補江西省緊缺陶瓷資源作出了突出貢獻,使大源嶺礦田成為全國第一大優質瓷石礦。
大源嶺礦區工作成果也因此被評為當年江西省地勘基金三大成果之一,一隊的牌子越擦越亮。
基金成果十年輝煌
第一個基金項目的一炮而紅,為隨后10年一隊與江西省地勘基金項目的結緣更深。
10年間,一隊在江西省地勘基金中心成功立項12個項目,續作8個項目,總合同額近7000萬元。當然,10年不間斷延續省地勘基金的青睞,可以說少不了實實在在的找礦成果。
2012年,一隊成功立項省地勘基金《江西省上饒縣上村鉬釩多金屬礦調查評價項目》,到2014年,在為期3年的時間里,一隊以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地質專家、隊分管地質領導、隊地質總工程師為項目指導團隊,以返聘退休工程師為現場負責,以帶來最新地質找礦理念的地質專業應屆生為項目成員,在上層指導與現場管控相結合,傳統經驗與最新找礦理念相結合的共同作用下,上村項目克服民采嚴重、民窿遍布等困難,成功向基金中心提交中型釩礦產地1處。
此外,一隊于2013年提交《江西省貴溪市占山元鐵礦調查評價地質報告》,調查評價估算為小型鐵礦規模;于2015年提交《江西省弋陽縣獅子包-鉛山縣山頭棚鐵礦調查評價地質報告》,調查評價估算為小型規模沉積變質鐵礦床……
“左右兩手”齊頭并進
如果說一隊用左手牢牢抓住省地勘基金項目,那么一隊的右手也同時握緊了社會地勘項目。兩手共抓,齊頭并進,共繪出有色一隊輝煌燦爛的地勘藍圖。
2009~2016年,一隊用8年的時間持續跟進《撫州市臨川區千子嶺-東鄉縣余坊鉛鋅礦》項目,于2016年提交了詳查報告,通過評審備案一處中型鉛鋅礦床。撫州市臨川區千子嶺-東鄉縣余坊鉛鋅礦的地質成果實現了新區找礦重大突破,是一隊地質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表率。以扎實的地質工作和良好的找礦成果為基礎,該項目斬獲第五屆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地質找礦成果二等獎。
同年,經歷了5年奮戰的《崇仁縣聚源礦區鎢礦資源儲量核實》也進入了尾聲,以單項目合同額達4000萬元成為一隊最大產值地勘項目。
2016年2月,該項目提交了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床規模達到大型。
聚源鎢礦人從前以單脈型白鎢石英脈為主要礦體類型的找礦思路,轉變為以石英細脈-網脈帶型礦體為礦區主要礦體類型的找礦思路,從認識上突破找礦理念,大幅度的增長了資源儲量,這是一隊地質人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體現。也正是因此優秀的地質工作和突出的找礦成果,該項目實至名歸地摘取了第五屆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地質找礦成果一等獎。
此外,《江西省萬年縣南山礦區銀礦詳查項目》評審備案一小型銀礦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五培塢礦區螢石礦詳查項目》評審備案一小型螢石礦床,共估算了5條礦體的資源量;《江西省弋陽縣劉家金礦(擴界)資源儲量核實項目》金礦化連續穩定,竣工鉆孔均見到較厚大的金礦體,有望再提交一個劉家金礦,這些項目為一隊社會地勘項目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奠定了一隊地勘產業在社會地勘項目上的重要地位。
從2006年初國家向地勘行業吹響集結的號角,到重新組建地勘隊伍,一隊用3年的時間從沉睡中蘇醒:申辦地勘相關資質,申請探礦權,收編流失在外地質人員、返聘退休地質人才、招聘應屆地質專業大學生,收集零散的地質資料……慢慢地睜開了雙眼,攥緊了雙手,挺直了腰桿。在短暫的時間里先后發展成立地質總工辦、成立繪圖室、成立地質勘查院、成立鉆探工程院……從2009年起,到2018年,一隊地勘隊伍迅速擴展到百余人;用閃耀的找礦成果贏得了兩名中國地質學會“金羅盤獎”得主;地質勘查院連續4年從獲得局青年文明號,到獲得省直機關工委青年文明號,再到獲得省級青年文明號,最終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
(王廣友)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