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模式助力招金集團突圍
2018年12月25日 9:21 3344次瀏覽 來源: 期貨日報 分類: 有色市場 作者: 董依菲
“目前整個黃金行業都步入了微利時代,在當前黃金價格低迷、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很多企業的成本線逼近金價,資金短缺、融資成本高等問題不斷凸顯,如何走出經營困境成為黃金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期貨日報記者說道。
那么,如何運用金融工具助力黃金企業轉型發展,行業領頭企業是否已探索出“樣本”可供借鑒。
A 打破經營困境 金企亟待轉型
記者從調研中了解到,目前國內黃金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諸多風險點,不少企業面臨著生存與轉型的困境。
一方面是企業的綜合成本居高不下。某黃金礦企人士告訴記者,受國內金礦品位偏低影響,在企業人力、管理成本不斷高企的情況下,不少礦企利潤微薄,僅能勉強維持生存。同時,大部分黃金企業的融資手段單一,仍局限于傳統的銀行貸款、抵押借貸業務,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資金使用成本。整體來看,黃金企業普遍存在現金流缺乏、負債率偏高的現象,尤其在金價下跌后各種風險凸顯。
“目前大部分企業降低成本的手段十分單一,主要以節支降耗、降薪減投等形式壓縮支出,但是這種方式并非長久之計,在人員工資、生產投入以及開采剛性成本的壓力下,不調整轉型難以支撐企業持續發展。”他說道。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觀念較為保守又制約了其轉型發展之路。這一點不僅體現在企業管理模式上,同時也體現在運用金融工具手段方面。
他告訴記者,目前不少企業仍以行政管理或家族管理模式為主,缺失現代企業組織架構,沒有完整的企業風險控制體系。同時,很多企業并未能真正充分了解到金融工具可以作為一種保險手段,也不清楚產融結合已經成為行業主流趨勢。
“尤其是在金企利潤微薄的當下,整個行業都面臨著銷售難題,不少企業經營的重心主要集中于黃金生產,在銷售環節相對薄弱。受規模限制、人才匱乏等一系列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缺乏專職的銷售運作團隊,在售金的時間、價格把握上難以把握住有利時機,而那些僅靠現貨銷售,沒有其他銷售手段的企業很難在市場中長期生存下去。”他向記者說道。
此外,缺乏專業的交易團隊和風控機制也是制約企業參與金融市場的重要因素。記者從調研中得知,很多企業并沒有專業的交易員,有一些是由財務經理兼任,甚至還有一些完全是總經理拍腦袋自己決定。
同時,部分企業缺失風控環節在市場中“鋌而走險”。一些黃金企業一年的產量可能只有一噸,但在市場上的套期保值規模達到了三噸、四噸,保值量和產量嚴重不匹配,套期保值變成投機交易導致虧損。
“對于這些經營困境,目前全黃金行業已經達成了一定共識,就是積極推進企業產融結合發展,通過金融手段幫助黃金企業轉型升級。”一名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有切實轉變經營理念,主動了解金融市場,加強相關領域的培訓學習,熟練應用風險管理工具,通過產融結合的發展路徑來打破經營困局。
在今年的黃金產融結合論壇上,中國黃金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宋鑫提出,產融結合是黃金企業的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通過尋求經營多元化、資本虛擬化,提升資本運營的一種重要趨勢,應當鼓勵黃金行業積極探索產融結合新模式。
B 招金“自金融”模式為產融結合提供范本
近年來,招金集團通過在產融結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已建立起一套完備的“自金融”體系,“招金模式”的成功實踐也為其他金企轉型發展、打破困局帶來了示范。
招金集團副總經理李宜三向記者表示,黃金企業進行“自金融”體系建設,不僅是受黃金本身金融屬性的指引,也是企業加強風險管理、提高集團內部產業協同、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的需要,更是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企業需求發展突破的必然選擇。
“作為全產業鏈的黃金企業,集團堅持立足主業,通過金融機構的專業能力,將與金價相關的風險在金融市場中化解與分散,提高企業的內在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內部協同發展。”她說道。
據了解,招金集團從2008年開始涉足金融板塊,2011年開啟推進產融結合進程。經過近十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招金期貨、招金投資、招金財務公司以及產業基金四大金融模塊。同時,通過不斷地探索推進,四大金融模塊實現了“差異化發展、協同化合作”,逐步達成了合理管控企業風險的目標,最終構建了“實體衍生金融、金融帶動實體”的內部閉環運行體系。
記者了解到,目前大型黃金集團企業進行“自金融”體系建設主要有四種路徑選擇,一是直接控(參)股金融機構;二是設立金控集團;三是(準)金融控股公司;四是進行混合布局,比較便捷的是以財務公司為平臺。
招金集團的“自金融”理念便是圍繞主業做金融,通過內部協同,逐步實現產融結合發展。在此理念的引導下,集團打出的第一張金融牌是期貨公司——招金期貨,主要是滿足集團在黃金、白銀等產品的套期保值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需要。
招金期貨副總經理梁永慧向記者表示,招金期貨走的是差異化特色發展之路,致力成為貴金屬風險管理方面的專家。公司通過風險管理、投資咨詢和資產管理業務,幫助企業設計風險對沖和套利保值的方案,有效管控價格風險;同時,通過黃金期貨倉單開展倉單質押融資、倉單交易等,幫助企業盤活庫存、釋放現金流。
據其介紹,目前招金期貨貴金屬研究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研究體系,通過黃金資訊服務、風險管理方案設計以及企業組織架構搭建等,幫助整個集團公司對黃金行情進行研判,通過套期保值手段管理價格風險。
“表面上看,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不直接產生利潤,但實際上風控工作的重點是防范潛在風險、規避潛在損失。在企業經營中,風險的防范比利潤創造更加重要,這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他說道。
此外,期貨公司還可以通過資產管理、融資業務,以及運用企業動態庫存管理進行黃金預銷售等金融服務,為企業打造金融生態圈。而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公司還可以通過倉單服務、合作套保、定價服務、基差交易以及做市商業務服務企業。
與此同時,招金集團還下設了招金投資公司。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綜合類會員,招金投資的基礎業務是招金集團在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綜合類會員代理業務,主要利潤支撐來自對沖基金和陽光私募。
李宜三表示,招金期貨與招金投資的設立,是招金集團在多渠道銷售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有效結合。招金期貨和招金投資共同開展風險管理、投資咨詢和資產管理業務,通過期貨、T+D金融衍生工具,為集團公司設計風險對沖和套利保值的方案。
招金集團“自金融”建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體現在財務公司。記者了解到,財務公司是銀監會審批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其實質就是企業集團的內部銀行。“在招金,財務公司是整個集團進行金融運作和資金管理的平臺,主要發揮內部結算、籌資融資、投資管理以及財務顧問四個功能,為各個成員單位提供多樣化的金融中介服務。”公司內部人員介紹道。
其表示,財務公司是招金集團金融板塊中實現資金流通、打通整個黃金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不僅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存量資金活力,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增強了整體抗壓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最后,招金集團通過產業基金模塊進行礦業并購、私募股權投資(PE)以及一、二級市場投資等業務,實現對外擴張發展。“隨著產融結合進程不斷深入拓展,未來集團在金融利潤創造方面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實現實體衍生金融、金融帶動實體的跨越式發展。”他向記者說道。
C 加強“產學研”合作助推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黃金行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人才優勢成為企業優勝劣汰的制勝關鍵。“今年集團全面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更加重視員工專業素質及相關技能的提升,通過舉辦黃金投資分析培訓等活動,整個集團在專業水平方面整體得到了較大提高。”招金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道。
他告訴記者,在學習型組織建設方面,集團從高層到基層倡導“終身學習、主動學習、全員學習”理念。在人才培養方面,公司在傳統的“傳幫帶”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各式專業培訓課程,提升公司員工的技能水平。同時,還鼓勵員工通過主動學習、考試等方式獲得資質認證。最終,公司會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進行人才的選拔、提升。
“尤其是今年的‘招金杯’全國黃金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吸引了來自全國數百位優秀的黃金交易人才參賽,是公司發掘期貨交易人才、創建一流交易團隊的重要渠道。”他告訴記者,在本次獲獎的前20名優秀選手中,90%以上來自黃金產業鏈企業。其中,山東招金集團、山東黃金集團等均有交易員獲獎。他表示,這些優秀人才主要從事黃金企業的交易崗位,是企業黃金套期保值預銷售和風險管理業務的骨干力量。
“通過此類大賽不僅可以凸顯出黃金套期保值交易員的高水平,也為現貨企業做套期保值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持,在產業鏈企業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強化行情分析能力,提升交易水平以及培養行業人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說道。
同時,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也離不開產學研的深度結合。招金集團除了在內部進行學習型組織建設,在外部還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開展合作,構建“產學研”共同體,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煙臺黃金職業學院。
“作為國內首家專業覆蓋全黃金產業鏈的大學,學校獲得了招金集團的重點投資支持,雙方在深化產融結合、校企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前沿。”煙臺黃金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學校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模式,把握行業發展趨勢與合作企業的真實用人需求;同時,還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師資,共同組建專業教學團隊;最后,通過“頂崗實習”培養模式,讓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學習實踐。
此外,招金期貨還與煙臺大學文經學院以及山東理工大學展開了合作。梁永慧表示,公司在煙臺大學文經學院設立了黃金班,通過授課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為在校學生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同時也為公司儲備了后備人才。
為了更有效地提升產融結合水平,招金集團還與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創建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員培訓基地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黃金產業培訓基地。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今年4月,招金集團就與中國黃金協會、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開展過一次產業培訓活動,本次合作舉辦的“上期所2018年第六期(黃金)產業基地培訓活動”也是其中之一。
“在培訓中,通過邀請黃金行業資深專家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結合實踐層面的實體企業走訪調研,促進了期貨行業與實體企業的深入交流,提高了參訓學員的專業能力與服務水平,也增強了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他最后說道。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