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相融謀發展 產學互動譜新篇
——山東鋁業職業學院探索產教融合辦學之路紀實
2019年01月09日 9:35 245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科技創新
創新發展 走出獨特辦學之路
山東鋁業職業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主辦方是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由山東鋁業有限公司實施管理,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五〇一廠業余工學院。目前,該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建筑系、電氣系、互聯網學院、冶金化工系、大數據學院、電商學院、基礎部9個教學單位,擁有工業機器人、有色冶金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等35個專業,在校生1.3萬余人,歷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
2018年10月20日,該院迎來60歲生日,與山東鋁業有限公司、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共同舉辦“六十年轉型發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峰論壇”,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奏響新時代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強音。
在幾十年辦學實踐的基礎上,該院始終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方針,聚焦特色辦教育、產教融合謀發展。2005年,該院提出了“校企相融、產學互動”的辦學思路,在當年山東省教育廳開展的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2012年,“校企相融、產學互動”的辦學理念受到前教育部副部長魯昕的贊賞。辦學60年來,該院為有色金屬行業和山東省地方企業培養輸送了6萬余名懂經營、會管理、能操作的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鋁行業技術人才的“搖籃”,為地方教育和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獨樹一幟 勇于探索職教新模式
經過多年的職業教育改革探索和教育教學實踐,山東鋁業職業學院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辦學特色與辦學優勢,既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工作機會,又為企業定向培養高技能人才。
“五個相融”奠定學院辦學優勢。教育家與企業家相融,學院院長由公司董事長擔任,集優秀企業家與教育家于一身。師資隊伍與企業技術技能、管理人才隊伍相融,一半以上教師有企業工作經歷。實習實訓場地與企業生產線相融,走出去、請進來,聚社會力量辦學模式。高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精神進課堂。理論與實踐相融,實施工學交替、多學期、分段式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性教學育人模式。
“三個三分之一”搭建學生成才平臺。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教學探索中,該院在教學設計與育人形式上創造出獨具風格的“三個三分之一”模式。第一個三分之一的時間組織課堂理論教學;第二個三分之一的時間開展工學交替育人模式,邀請企業專家或技術能手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報告,傳授工作經驗和技術技能;第三個三分之一的時間進企業開展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成長成才,包括“三個階段”的實習,分別是認知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
“三個階段”培養學生過硬本領。第一階段,在第一學年用3周時間安排學生到企業中根據自己所學專業了解其對應的崗位、工作環境、工作流程、操作設備及技術要求等,即認知實習。第二階段,在第二學年用3個月的時間,安排學生到企業中拜師學習,一個師父帶領3~5個學生到企業一線崗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習技術技能,即跟崗實習。第三階段,在第三個學年用不低于6個月的時間,安排學生到優秀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幫助學生在工作崗位中自立自強,成熟起來。
2016年,該院與中鋁東南銅組建了160人的聯合培養訂單班。2017年底,與山鋁及中鋁山東新材料有限公司組建了350人的“一對一”師帶徒訂單班,訂單班學生經過崗前培訓后正式上崗,表現良好者可以留廠。2018年初,中鋁鋁基新材料公司從學院招聘了300名優秀應屆生參加實習培訓,培訓合格后可以直接留在公司工作,轉為正式職工,有力提高了學院學生的就業質量,拓寬了就業渠道。
“三個維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該院在長期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模式,從“職業能力培養、職業精神塑造及人文素質培育”三個維度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技術技能、職業精神和人文素養。技術技能包括本領過硬的一技之長、保障學生立足社會、養家糊口;職業精神包括融入企業、愛崗敬業、奉獻社會;人文素養包括人際溝通、形象氣質、社交禮儀、材料寫作、興趣廣泛、心理健康、情趣高雅、向上向善。該院2018屆畢業生2843人,就業率為99.30%。
借勢借力 強強聯合深化開放辦學
近年來,山東鋁業職業學院整合利用各方面優質資源,依托中央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辦學模式,將學院專業通過教學、科研、學生延伸到相關產業中去,開放式聯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立志打造“教育+產業”深度融合的職業教育集團,服務有色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
優勢互補辦產業。選擇專業對應行業前幾位的企業進行合作,為其提供技術支持與人才培養,合作企業為該院提供資金支持,提供實習實訓平臺和就業機會。目前,該院已與山東鋁業有限公司、青島三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200多家協議合作單位聯合開展專業對接產業項目的科技項目合作研發。
強強聯合辦教育。該院與天津濱海迅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設二級學院。該院還將加快推進與蘇寧易購共建蘇寧物流學院、江蘇華拓金服數碼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建互聯網金融學院、大連新世通物流職業學校成立無人機培訓學院、韓國仁川大學教育交流合作等項目進程。
攜手互惠建基地。該院與山東伯潤金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園中央商務區(CBD)實戰基地,為工商學院的商貿、財會、金融專業的學生提供了500個工位的校內實訓基地。引資共建智能制造中心,為裝備制造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內實訓基地。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島等一、二線城市與京東、蘇寧、海爾、海信、三菱重工等50余家知名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一系列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橫向項目捐贈科研設備。鋁基新材料生產工藝、工業鋁箔擠壓工藝、3D打印鋁鑄模具成型技術、氟苯尼考綠色合成、電鍍過程中電解液的凈化、電視機電路板插件組裝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開發研究等一批橫向項目研發及生產技術合作,幫助該院獲得企業對教科研設施設備的捐贈。
謀劃未來 打造產教融合大格局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相關政策要求和中鋁集團工作部署,山東鋁業職業學院形成了‘在中鋁大學整體框架內,合理統籌威海、淄博兩校區資源,聚焦特色辦教育,千方百計創效益’的工作思路,未來3至5年將積極探索打造‘一個園區’‘三大基地’,構思‘六位一體’教育產業集群道路,努力實現建設中鋁人才培養黃埔軍校的愿景目標。”談到未來規劃,山東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山東鋁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杜樹宇自豪地說。
打造“一個園區”。山東鋁業有限公司正依托該院特色專業在威海逐步打造中鋁南海產業園。該院借此契機深化產教融合,加快探索“專業改革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創建電商、旅游、物流、幼教、汽車、智能制造、互聯網金融、廣告傳媒“八大產業集團”并虛擬管理運營。
建設“三大基地”。一是建設有色金屬一線技能人才供給基地,爭取盡快在淄博校區掛牌,為中鋁成員企業一線員工提供終身培訓、素質提升的平臺,打通員工職業生涯晉升渠道。二是建設南海、文登人才供給基地并爭取實現掛牌運營,對接當地企業,輻射外部區域,做好企業人才培養、人員供給,打造區域性綜合人才培養和供給基地。三是建設呂梁鋁行業人才供給基地,爭取到2021年,為呂梁地區形成穩定的鋁工業人才供給。
探索“六位一體”。結合“中鋁產業教育集群”的發展戰略和教育模式改革計劃,深化產教融合的“教育+產業”新模式,具體化為“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科技研發+創業孵化+生產性實訓基地+小微企業實體運營”的“六位一體”實體化運營思路,為打造具有行業特色、地方特點的國內一流職業院校奠定扎實基礎。學歷教育設置,含應用型本科、大專、技師、中專四個層次的學歷教育;各個專業與相關行業排名前五位的企業聯合成立行業聯盟,制定行業人才培養標準及行業準入標準,并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第三方評價,從職業技能、人文素養、職業精神“三維度”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依托中鋁黨校、中鋁大學以及該院職教資源,開展各類職業技術技能培訓。通過委托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成果轉化、產品技術投資、項目孵化等方式,為中鋁集團成員企業、合作企業提供新技術和新產品支持。成立集團創新創業孵化中心,依托中鋁企業技術資源,與社會企業在技術、市場、資金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爭取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對學院師生、社會創業項目進行輔導、扶持和孵化。積極,建設校內外新型實訓基地,實現“校內基地教學化、生產化”,共建“實習工廠”,滿足專業教學和相關專業學生生產性實訓的同時,擴大服務區域;發揮雙元制教學優勢,增強職業教育的質量和影響力。落實小微企業實體化運營,把企業的生產線和生產設備引入校內實訓基地,加工出的產品再提供給企業,真正把企業生產引入學校實訓教學,將企業的管理觀念帶入教學管理中。
六十載一路艱辛,新時代續寫新篇。山東鋁業職業學院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著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向、新途徑、新領域,把產學研融為一體,實現校企雙方互利雙贏,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
(張開亮 張娜 李宗良)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