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集團勞動模范曹永峰:砥礪前行 與“槽”相伴
2019年05月27日 14:11 321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他,有一股鉆勁,在科技研發的道路上,精于創新,執著追求。
他,有一股干勁,在技術推廣的荊棘之路,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他,就是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鋁集團勞動模范、中國鋁業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鋁電解研究所成果轉化組組長曹永峰。
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曹永峰永遠在攀登科技的高峰。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同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那些追求創新與甘于奉獻的人,總能在自己的事業里演繹一番精彩。曹永峰就是中國鋁業鄭州研究院眾多科技人員的優秀代表。
與“電解槽”不解之緣曹永鋒一個地道的農家子弟,199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太原理工大學,2001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中國鋁業鄭州研究院沁陽鋁電解試驗廠電解車間工作,從此與電解槽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沁陽廠電解槽崗位,他從電解工到技術員,再到車間副主任,一干就是9年。2010年沁陽鋁電解試驗廠停產后,在史志榮團隊中參與“十年磨一劍”的FHEST技術開發,然后又奮戰在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線,至今第二個9年過去了,大學畢業18年來,他的工作從未離開過電解槽。
有幸的是,他參加了一流電解鋁技術的研究和開發。
我國是電解鋁大國,科技強鋁尤為重要迫切,而開發出一流電解鋁技術,沁陽鋁電解試驗廠作為國家大型鋁電解試驗基地是使命,亦是責任。正是在前瞻理念的影響下,該企業追夢團隊開始激發創新動力。曹永鋒作為項目組的骨干,每當遇到困難,他都會想起項目負責人激動人心的話語:“我們沁陽國家大型電解鋁試驗基地開發了280kA大型槽鋁電解新技術,在我國電解鋁工業發展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是老一輩科技人員奮斗的碩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我們這一棒,就是要開發出一流水平電解鋁新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團隊通過奮斗和拼搏,他們成功開發出代表電解鋁一流水平的FHEST技術,該技術屬于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節能技術,特別是創新了“一好、一少、一低、一高”等特點,更能詮釋技術的優越性能。一好,即能較好降低鋁液的流速和界面變形,提高電解槽內鋁水的穩定性;一少,能形成理想的爐膛,側下部散熱少;一低,能降低了陰極壓降,進而降低了槽電壓;一高,電解槽高效,在非正常期有成熟的電壓管理辦法,基本在15天已開始形成爐幫,最厚時爐幫達到20cm,實現了電解槽的高效生產。
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節能技術于2013年開發成功,在中鋁內外部電解鋁企業200kA-500kA多種系列槽型上推廣產能約100萬噸,均取得節電達500kWh/t-Al以上的節能效果,每年可節電5億kWh,年減排當量CO2約37.5萬噸,綜合經濟效益2.225億元。該技術于2016年8月30日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技術成果鑒定,并獲得2016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沉下身子推技術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技術推廣前期,很多電解鋁企業一方面怕影響正常生產,不敢貿然嘗試新技術;另一方面,由于鋁價疲軟,電解鋁企業盈利微弱,甚至面臨虧損的局面,在這樣的情境下,很多企業迫切需要先進的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面對市場需求,曹永峰等技術推廣人員,首先按照鄭州研究院制定的“示范先行,鞏固推廣”原則,采用“先確定工藝集中管控,后保障作業質量分片管理”的工作思路,從電解槽焙燒啟動方案、電解槽焙燒啟動標準作業卡,后期管理中摸索示范槽高效運行的最佳工藝技術條件匹配等方面制定多種方案措施,集中討論論證后,進行示范推廣,效果明顯后再進行穩步推廣。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取得一定效果后,曹永峰又組織開展技術交流,交流FHEST技術推廣經驗,傾聽工人、技術員、推廣小組成員及領導的意見,針對示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制度改進措施,避免問題的重復出現。這種務實的工作態度及開放的交流方式,改變了很多現場技術人員與組員的工作方式和理念,特別是經過曹永峰和團隊人員的共同努力,FHEST槽最終全年實現噸鋁節電503kWh,電流效率達到92.5%~93.0%左右,得到了許多國內電解鋁企業的認可。
把電解槽當“孩子”
科學技術來源于實踐。“想管好電解槽,必須到一線去,與電解槽交朋友。”曹永峰這樣說,也是這樣做。多年來,他堅持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圍著電解槽走上一圈,通過查閱歷史曲線,看火眼、查爐面、分析曲線,了解每一個電解槽的情況,掌握系列電解槽的運行趨勢和規律,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進而對工作進行有地放失的安排。
在曹永峰看來,與電解槽打交道是個有趣的事情,他常說:“電解槽就像一個孩子一樣,你要懂它、照顧好它,它就聽你的話;你聽不懂、照顧不好,它就調皮搗蛋,哭喊打鬧。”為了能使電解槽“健康成長”,他數年如一日撲在生產一線,帶領小組成員認真研究不同電解鋁企業電解槽的特點,分析電解質體系,摸索不同系列的最佳運行工藝技術條件,實行“一槽一方案,一槽一指標”,發揮FHEST技術中電解槽的四大特點,保證了電解槽高效運行。
無私傳授經驗入行18年的曹永峰已經從剛出校門的青澀成長為經驗豐富的FHEST技術推廣老師傅。曹永峰常常對組員說:“我們的經驗和技術只有留給企業,才會發揮應有的價值。”為了提高操作質量,使新技術盡快開花結果,他主動帶徒弟,包鋁電解四分廠的青年技術員李鵬飛就是他的徒弟之一,很多時間他手把手地教徒弟們在電解槽邊如何操作,一招一式地傳授他們怎樣分析曲線,即使回到休息室,也時不時地講解電解槽工藝參數智能化、數據化集中管控的優勢。徒弟李鵬飛回憶起“跟師學習”時的情景,無不感慨:“看著師傅每天汗流浹背地教我們學習‘看槽子’技術,如果我們不把技術學扎實,真對不起師傅的付出。”
曹永峰不僅帶技能,而且還帶作風、帶思想,他對組內的徒弟李偉說:“愛崗敬業不僅僅是口號,更要踏踏實實地將它落實到行動,只有我們每個人腳踏實地并與在外技術推廣的同事們上下一盤棋,企業才能才能迅速發展起來。”
舍小家 顧大家在曹永峰看來,在研究院選擇了技術推廣,舍小家為大家很多時候將成為一種常態。從技術推廣以來,曹永峰就成了一個不常回家的人,年平均出差290多天,陪妻子和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他自責地說:“作為丈夫,我不是一個好丈夫,沒有好好陪伴妻子,照顧家庭;作為父親,我不是一個好父親,沒有看著孩子成長,關心孩子;但在單位我是一個好員工,我將十二分的熱情奉獻于我的工作。”
多年的砥礪前行,曹永峰和團隊推廣新技術電解槽250余臺,累計為企業創效2108.17萬元,看到這些成績,妻子孩子從開始的抱怨埋怨,也漸漸理解并支持他,最終成為他工作中的堅強后盾。
得到家人理解的曹永峰,傾注更多心血在電解槽上,在技術推廣中,獲得很多企業員工和領導的稱贊,在包頭鋁業五工區400kA系列技術服務時,他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主動與工人和技術員打成一片,包頭鋁業副總經理許晶在回憶第一次見到曹永峰的情景時說:“第一次見到他,滿頭大汗,他給我介紹電解槽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多項措施,這些都是讓我比較頭疼的電解質高度保持不住的問題,他思路很清晰,措施很具體,一聽就知道是行家。”后期曹永峰推行操作精細化、工藝管控集中化的辦法,實施側壁壘墻,解決氧化鋁濃度不均、效應多側壁爐幫薄的問題,采取了系列改進措施,取得了電解槽運行穩定性和指標明顯優于其它工區的良好效果。許晶有次對鄭州研究院的領導說,現在我們的員工都稱曹永峰為老曹了,他現在在包頭鋁業的工作時間比研究院還多,我們已經把他當成包鋁的名譽員工了。
初心燃使命,青春寫芳華,曹永峰長期扎根一線,用執著堅守、默默奉獻、勇于創新的平凡行動詮釋著科研人的責任和擔當,他為人低調又充滿自信,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攀登著科技的高峰。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