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礦山鐵人"堅守"鎳都":每一寸土地都愛得深沉
2019年06月28日 16:0 1738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分類: 鎳資訊 作者: 李亞龍 崔一博 魏建軍
【解說】1971年,23歲的夏元輝離開軍營,從山東威海來到甘肅金昌,成為了一名礦山工人。從建設、采礦、指導工作再到退休,他在戈壁堅守了近50年,不僅見證了金川公司的發展,也見證了“鎳都”金昌從戈壁荒灘,到工業重鎮,再到宜居宜業宜游的“花城”蛻變。
日前,記者在甘肅金昌金川集團公司聽71歲的夏元輝講述了曾經的故事。他表示上世紀70年代,鐵鍬和馬車是主要的生產和運輸工具,礦山建設基本全靠“人鑿馬馱”,而“臟、累、艱苦、危險”是當時礦山工人的寫照,礦坑也刻著老一代礦山人的青春,這里的每一寸土地他都愛得深沉。
【同期】甘肅金昌金川集團公司退休老人 夏元輝
八十年代井下條件非常差,工人也非常艱苦,那時候下井苦、臟、累可以,人吃點苦不要緊,最害怕的一點就是井下作業環境工作環境非常危險,危險在當時可以說很難預防。
【解說】不幸的是,在一次向下采礦過程中,板墻難以支撐“樓上”水泥砂石的重量,發生了坍塌,夏元輝被瞬間“爆發”的泥沙沖到了溜井。那一刻,他感覺自己要“報銷”了。夏元輝回憶,當他努力睜開眼睛,眼前只有一片“紅色”。雖然,如今71歲的他看起來精神抖擻,但仔細看被水泥灼傷的左眼還十分明顯。
【同期】甘肅金昌金川集團公司退休老人 夏元輝
當時在井下檢查工作,剛走到溜井口邊,就沖到溜井里面去了,沖到溜井里面去又溜井里沖到礦車,礦車里又沖到巷道,在巷道沖走了幾十米。我在醫院搶救,光頭骨就縫了二百多針,全身上下都包在沙子、水泥里面,眼角膜當時基本上整個燒脫落了,所以造成了現在左眼失明。
【解說】夏元輝在最危險的地方帶頭上,臟活累活帶頭干,工友們都叫他“鐵人”。1989年,夏元輝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在他的帶領下,工區的生產記錄一次次被刷新。1992年,夏元輝被選為十四大代表,他認為這是所有礦山工人的榮耀。從手拉肩扛到機械化作業,從最初的年產幾十萬噸到如今的幾百萬噸,他所處的二礦已成為中國有色冶金行業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現代化礦山。也正是如此,廠區內按照夏元輝的形象塑造了一個“鐵人”雕像。站在雕像前,夏元輝有說不完的故事。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