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色金屬冶金第六屆學術會議在京召開
2019年08月09日 10:46 3016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本報訊 8月3日,由北京科技大學,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聯合主辦,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單位協辦,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等單位承辦的中國有色金屬冶金第六屆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康義,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賈明星,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邱定蕃院士、孫傳堯院士、張文海院士、張懿院士、黃小衛院士,中國工程院段寧院士、何季麟院士,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呂昭平、北京礦冶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戰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黨委書記朱慶山,以及來自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骨干企業代表500多人參加會議。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成彥教授主持開幕式。
賈明星、呂昭平、戰凱、朱慶山分別代表大會主辦方致辭。康義、孫傳堯院士、段寧院士、黃小衛院士、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院長張立峰、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柴立元和武漢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一敏教授分別作了題為《新中國70年工業發展成就與戰略機遇》《加強中俄雙邊合作,開發俄羅斯遠東礦產資源》《光譜直測法及在復雜液體中應用進展》《稀土資源開發利用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高潔凈鋁液精煉技術概論》《有色冶煉危廢安全處置技術進展》《釩頁巖的分離化學與綜合利用》等主旨報告。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選冶聯合技術創新、重(貴)金屬冶金技術與裝備創新發展、輕金屬冶金技術與環境保護、有色金屬資源循環與固廢資源化創新發展、綠色冶金與資源高值利用、新能源材料與清潔循環利用創新發展、三稀金屬冶金與裝備等七個專題交流分會,以及口頭報告、墻報展示等配套活動。
王成彥在開幕式上表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工藝技術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資源、能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制約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生態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冶金原料的日趨復雜,多元復雜資源的高效處理和多組元的綠色提取分離,以及冶金過程副產物的高值綜合利用已成為當前有色冶金領域發展的主流方向,希望參會代表們踴躍交流,碰撞智慧火花,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科技水平提高作出新貢獻。
中國有色金屬冶金學術會議,由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發起,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為固定主辦方,我國有色金屬冶金領域具有頂尖學術水平的專家學者、科研人員、企事業單位技術人員共同參與的大型高規格學術會議,迄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六年來,通過中國有色金屬冶金學術會議,我國有色金屬冶金領域各方共同深入探討了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存在的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進行交流,為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科技進步和綠色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新銳)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