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賢若渴!企業如何筑巢引鳳安鳳?——江銅集團發布一系列人才措施的啟示
2019年08月21日 10:58 10156次瀏覽 來源: 江西日報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游靜 陳小鳳
近期,江銅集團在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上“大動作”頻頻,吸引了各方關注——
19名年輕干部以江銅骨干二級單位“廠長助理”或“總經理助理”身份,分赴各子公司開展為期一年的掛職鍛煉;已經核定效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參與者,即將獲得5%到20%不等的轉化收益分成;8名新入職的名校畢業生開啟個性化培養模式。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等一系列舉措,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的企業,探索一條破解人才需求的路徑。
放大招
加碼對人才的吸引力
江銅人力資源部員工管理經理曾歡喜,全年都處于忙碌的狀態。招人才、搶人才,他覺得自己也處在白熱化的生產競賽一線。
“江銅人力資源部前后跟我通了十幾次電話,我感受到滿滿的誠意,也看到江銅對人才的重視。”田佳林,這名河南小伙今年剛從北京大學工程專業碩士畢業,成為“江銅藍”的新成員。
吸引人才不能僅靠人力資源部門沖在一線,背后還要有一套制度來確保企業的吸引力。近年來,江銅廣發“英雄帖”,通過實施協議工資制、科研項目經理制,高薪招聘首席科學家、特聘科學家等靈活機制,持續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和團隊引進力度。全面對標同行業薪酬水平,打通研發人員職位晉升通道,首席研究員崗位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崗級薪酬相同。
今年6月,江銅出臺《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創新倍增”人力資源保障工作方案(試行)》,針對青年人才發放“優秀生津貼”,每月標準從2000元至6000元不等,博士生一人一議,最長期限十年。初步統計,近十年畢業的70名名校畢業生獲得此項津貼。
近年來,江銅共新增在站院士4名、“萬人計劃”1名、省“雙千計劃”2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6名、“贛鄱英才555”入選者7名、博士21名等高層次、高技能人才。
育“大”才
優化人才梯隊的建設
除了給予物質保障和激勵,培育人才“沃土”的重要途徑是讓各類人才快速成長、各施所長。
8月13日,田佳林等8名優秀大學畢業生開始為期三個月的輪崗鍛煉,他們將到礦山、冶煉、加工、金融等一線生產或專業技術(管理)崗位跟班作業。江銅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黃芳洪告訴記者:“這是我們正在實施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培養與使用計劃’,對招聘的優秀畢業生有針對性地實施個性化培養。”
同樣在8月翻開職場新篇的,還有19名被精心選拔出來的年輕干部,他們基本都是“85”后,大部分在江銅工作十年左右時間,學歷從本科到博士后不等。在接下來的一年,他們將以“廠長助理”“總經理助理”身份,交流鍛煉,提升能力。
“這是一個嶄新的工作環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充滿挑戰。”32歲的黃國泉從德興銅礦計劃發展部部長崗位,調任江銅研究院總經理助理,他認為這有助于淡化自己過去11年形成的礦山烙印,在更高層面形成新的思維方式。
跨專業學習,跨領域交流,跨崗位鍛煉,江銅樹立“大人才”培養理念,以培訓學習一批、掛職鍛煉一批、境外實戰訪學一批、選拔任用一批為主要內容,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培養100名左右、40周歲以下的青年干部,為創新發展優化人才隊伍梯隊建設。
練大師
挖掘大眾創新的潛能
要吸納增量,更要盤活存量。歷經多年鍛煉成長起來的員工隊伍,是江銅創新發展最重要的底氣。
繆國斌,這個原本普普通通的礦山“技術工人二代”,通過自己的努力,練就一身絕活,先后參與礦山20項關鍵技術改造,獲得“全國技術能手”、江西省“贛鄱工匠”等殊榮。
今年7月1日,繆國斌等20名一線員工入選“十大江銅工匠”和“十大科技標兵”,受到隆重表彰。舞臺上的他們穿著江銅藍工裝,手捧獎狀,胸前掛著訂制金牌,成為江銅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近年來,江銅積極鼓勵大眾創新,搭建雙創平臺,出臺科技成果轉化制度,調動廣大干部員工創新創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16年以來,江銅用于“雙創”獎勵金額近1700萬元,351個獲獎項目合計實現可量化效益約4.7億元。
為進一步營造敢于拼搏、勇于創新的氛圍,江銅建立實施技能人才自主培養與評價體系,推行首席工程師、首席技師選聘,打通技術和技能人才發展通道,通過業績量化積分晉升技術職位,使從事不同崗位的員工均有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發展通道。
謀大局
積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力量
求賢若渴吸引人才,多措并舉培育人才,企業重視人才的驅動力是什么?江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龍子平告訴記者:“高素質人才不是用來當花瓶的,他們是江銅‘創新倍增’的支撐力量,是江銅持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后發優勢,是未來江銅事業的接班人。”數據顯示,五年來,江銅資產規模、銷售收入整體呈上升趨勢,穩居省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第一,公司利稅總額年均保持在63億元以上,員工年平均收入增長率8.51%。
另一方面,重視人才、培育人才還有后發趕超的緊迫性。江銅集團黨委組織部部長胡金華告訴記者:“說實話,我們在人才引進方面不具備區位優勢,所以我們要花更大力氣去培育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對于企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制度保障是“引鳳安鳳”的關鍵一環。江銅黨委明確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責任清單及工作規程,形成“黨委牽頭抓總、部門齊抓共管、單位積極推進、人才主動參與”的人才工作一盤棋格局。
同時,建立了領導聯系服務人才制度,主要領導堅持每兩個月赴研究院現場辦公,面對面幫助高層次人才及時解決困難。召開高層次人才座談會,針對高層次人才提出的意見建議,明確15項答復,以集團公司黨委稽核的方式全力推進落實。
根據規劃,江銅將用5年的時間,重點引進5名領軍人才、50名以上博士,培養10名領軍人才、100名青年干部人才、儲備1000名青年骨干人才。
記者手記:
企業經營是人的經營,更是人才的經營。全球創新時代,各種新技術的商業應用,使企業的競爭方式和經營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誰能更快從“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為主”轉變,誰就掌握了主動權。
致力于實現創新倍增的江銅,將發力點對準了“人”,結合企業實際需要,積極探索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營造出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濃厚氛圍。面對如何培養選拔創新型人才這一時代課題,江銅進行著自己的實踐和探索,其站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風口”上,主動搏擊,匯聚人才創新賦能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參考借鑒。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