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擴張方法論:紫金礦業海外并購的啟示
2019年11月22日 14:47 8230次瀏覽 來源: 福布斯中文網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葉崑
紫金礦業集團主要從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采、冶煉、銷售。公司位居2018年《福布斯》全球有色金屬企業第14位、全球黃金企業第2位,是中國企業中擁有金、銅、鋅資源儲量最多的企業之一。過去5年,集團收入從500多億元,一直增長至2018年1000多億元。
01
紫金礦業非常重視國際化,一直強力推動海外擴張,不斷在境外并購礦產項目。根據公司資料,2018 年,公司境外項目礦產金 19噸,占集團總量超過 52%;礦產銅 6萬噸,占集團總量 24.19%;礦產鋅 9.99 萬噸,占集團總量 35.94%;境外項目資源儲量(按權益)分別為黃金 1,131.78 噸、銅 3,879.44 萬噸、鉛鋅 242.44 萬噸,分別占公司總量的 65.50%、78.34%、25.29%。預計主要產品產量將在未來 2-3 年內將超過國內。
02
我們梳理紫金礦業的海外擴張,可以發現有幾個特點:
一是堅定地將海外擴張作為增長極。一直以來,紫金礦業非常明確“礦產資源是最核心的資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探礦增儲是戰略重點。同時,公司一直以來又已經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儲量大戶了,向海外擴展,也就順理成章。
二是對標的的質地判斷非常精準。以收購Kamoa-Kakula銅礦為例,2015年,礦業形勢持續低迷,紫金礦業抓住礦產資源價值被低估的機會,投資人民幣25.2億元,取得了該礦一半的權益。一半權益對應當時該礦評估儲量約1200萬噸,按此測算平均每噸銅礦儲量的投入約人民幣210元。據有關消息,按國際過往并購案例,平均的公允并購單價約需人民幣1000元。
除了價格實惠,后來Kamoa-Kakula銅礦還發現探明總儲量增至4249萬噸,增長近一倍。今年5月,該銅礦又有重大發現,最近鉆探顯示銅礦化沿走向至少延伸350米,寬度至少60米,即礦產范圍增加很多。
據此匡算,由于并購價格大幅定于平均價,以及儲量增加等兩大方面因素,在紫金礦業并購該項目后,短短數年該項目的賬面價值至少增長了8倍以上。
三是海外項目的經營效率高。以并購的Timok銅金礦為例,根據公司資料,礦產開采所需總投資約為4.74億美元,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均凈利潤約為2億美元,稅后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60%,項目投資回收期為3.50年。
03
海外擴張給資金礦業帶來什么樣的前景呢?前不久,紫金礦業發布了《未來三年(2020-2022)主要產品產量規劃》。公司明確,經過過去多年并購,礦產資源儲量大幅增長,資源儲備已接近國際一流礦業公司水平,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優勢是未來三年建設和生產經營的核心工作。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跑馬圈地已經差不多了,是時候可以開始逐步變現了”。“變現”的力度有多大呢?
按照規劃,2020年-2022年公司整體礦產金的年復合增長率要達到7.9%~11.5%,礦產銅的年復合增長率要達到21.9%~26.0%。大概就是3年翻倍。過去三年,公司每年的經營性現金流都有100億元上下。如果未來產量翻番,收入、現金流等將相應大幅增長,從而推動企業價值增長。
04
從各方面來衡量,紫金礦業的海外擴張和并購戰略之路,看起來是相當成功的。真正的問題來了:它能在戰略上以及國際化方面,帶給其他企業什么樣的啟示呢?
具體有:
在國內市場大致飽和之后,企業即應考慮出海,在海外尋找新的增長點。
對于類似于礦業行業這樣以資源為核心的業務,在海外的并購應高度注重標的的品質。對資源質量與總量的精準評估,是擴張與并購的核心能力之一。
對于類似于礦業行業這樣周期性特別強的業務,海外并購的時機選取非常重要。往往在行業周期的底部區域,才能有好的并購價格。并購價格的便宜程度,直接決定了企業價值增長的速度。
項目并購之后,運營的效率是后續的重點。如何控制好投資總額、何時投產、何時達產、中期產量規劃如何、與公司原有資源產出如何銜接等等,都是考驗公司運營能力的重點問題。
最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紫金礦業堅持大手筆在海外并購資源項目,有一個大前提——堅決看好金、銅、鋅等有色金屬的長期趨勢。紫金礦業在有關公開報告里,基于行業基本面、詳細的供需分析等等,清晰地判定有色金屬是長期看好的。
如若趨勢不好,則擴張越快、死得越快。但有時道理越是顯淺,就越是容易被忘記。所以,我們在考慮擴張和并購時,千萬不要忘記去確認這一點。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