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礦山院助力“大洋一號”科考船58航次揚帆起航
2020年01月16日 11:29 1167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張偉
1月3日,“大洋一號”科考船從位于青島的自然資源部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起航,前往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58航次科考任務。
本航次任務經自然資源部批準,由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組織,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北海局聯合實施。由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北海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和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77人(包括后備人員)組成的科考隊預計經歷120天的航程,于5月1日完成任務返回青島。
“大洋一號”科考船的甲板面布滿了科考“利器”,由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子公司礦山院研發的10米巖心取樣鉆機和20米巖心取樣鉆機赫然在列。鉆機主要用于深海底巖心的鉆取,用于完成本航次“獲取硫化物區巖心樣品”這一主要任務。巖心樣品將為認識合同區多金屬硫化物空間分布規律、圈定礦化區的硫化物礦體及估算硫化物資源量提供重要依據。鉆機是礦山院自主研發的鉆探取心設備,鉆孔直徑分別是76毫米和96毫米,設計最大鉆進深度分別是10米和20米,最大工作水深4000米,通過萬米鎧裝光電復合纜在船載實驗室進行遠程操控。
10米巖心取樣鉆機于2019年9月完成海試驗收,正式開始航次應用;20米巖心取樣鉆機于2019年12月完成出廠驗收,本次為海試應用。2臺鉆機都將在本航次中迎來“大考”。礦山院海洋所派出徐輝祖、譚佳琪等4名工程師隨船參航,1B航段增派臧龍等2名工程師上船,6名工程師共同保障2臺鉆機的海上應用任務,采用老隊員帶新隊員的模式,開啟120天的海上征程。
2011年,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署《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合同》,獲得西南印度洋1萬平方公里,為期15年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專屬勘探權。根據合同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合同區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的一般勘探和詳細勘探。大洋58航次主要在西南印度洋中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開展綜合調查,獲取樣品和數據資料,以進一步了解合同區的資源環境狀況。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