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鑄好銅——銅陵有色金冠銅業分公司雙閃、奧爐兩廠區2019年生產側記
2020年02月03日 10:28 1287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薩百靈 吳家富
產量與質量衡量著一個生產型企業的作業效率和價值量度。2019年,銅陵有色金冠銅業分公司(以下簡稱“金冠銅業”)全面發揮雙閃、奧爐兩廠區的整合優勢,實現產量與質量的雙重突破:全年電銅產量越過50萬噸大關,較2018年提高10.5%;雙閃、奧爐廠區高純陰極銅率分別達到99.75%和99.59%,穩居行業領跑之列。
與年末的欣喜收獲相反,去年年初開局,金冠銅業面臨著兩廠區電銅質量的波動問題。從波動到平穩再到指標優化,這一年走過的路是金冠銅業用心鑄造好銅的有力見證。
從“協調”里看出管理智慧
“原料整體品質下降;熔煉爐冰銅產率和吹煉爐冰銅消耗之間不能有效匹配;高硫銅比導致熔煉爐間斷出現過熱降料、爐體耐火磚脫落等現象;原料雜質含量高,鍋爐粘結幾率上升,清理頻次多、時間長。”在《金冠銅業分公司生產部2019年工作總結》中,記錄著去年年初引起電銅質量波動的問題。
生產的每一道工序環環相扣。面對可能制約產品質量的每一個生產因素,金冠銅業以一體化思維深入到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生產協調運作。
從源頭入手,金冠銅業實行原料預配料制度,提前確定合理的礦種配料比例,該公司生產部負責人介紹道:“銅精礦原料品質下降,雜質成分含量高,為了減少原料對閃速爐、鍋爐的影響,我們根據當月和下一個月來料成分、入庫時間,進行月度預配料,調整進口礦、國產礦及冷料比例,確保精礦庫庫存原料結構合理,各配料單之間銅品位、硫銅比及雜質成分變化小,降低配料單成分的波動對爐況、鍋爐產生的影響。”
與此同時,精煉渣、固鈹等高品位含銅的大塊物料經過選礦直磨處理也參與到生產中。一年時間,金冠銅業有近萬噸含銅物料被投入到生產環節,在緩解高硫銅比銅精礦對冷料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干礦含銅品位。
此外,中間在制品的庫存被有意識地降低,以減少存貨跌價風險;根據陽極板和冰銅庫存量的情況,閃速爐、奧爐投料量達成均衡狀態。
一體化思維同樣體現在各生產車間的協調上,廣泛確立和強化中間產品質量意識,為下游工序運作提供強有力的條件。針對原料雜質含量高的狀況,電解車間主動關注原料預配料工作和陽極板雜質含量變化情況,對冶煉車間原料配料雜質含量提出建議;與此同時,冶煉車間會在使用高雜礦前告知電解車間,保證車間之間信息通達,便于后續高雜質礦的穩步處理。
協同創新更顯“融合”智慧
火法工藝不同,陽極板雜質水平不同,導致雙閃、奧爐兩廠區電解系統的雜質各有特點:一個廠區電解液高砷低鉍,一個廠區高鉍低砷,極不平衡。
金冠銅業充分利用兩廠融合的天然優勢,依托兩廠區整體50萬噸產能的系統作為實驗主體,根據各自特點,對兩廠區的陽極板、電解液及中間煙灰等物料進行長期、有計劃性和針對性地互相串換與調配。
這些嘗試,一方面體現在依據電解電銅品質,對兩廠區電解液串液的適時安排和效果跟蹤;另一方面在于就稀貴車間分銅液處理帶來的電解銅酸不平衡問題,金冠銅業制定出短期和長期措施,順利打通奧爐廠區分銅液處理流程。
關注產品產量與質量,兩廠區共同發力,多項課題研究隨之推進……對標桿,找短板,勇攻關這幾個詞,簡要概括了奧爐廠區在去年年初考察行業先進企業,了解產品下游評價后所作出的努力。
有的放矢,奧爐廠區開始實行嚴格的外觀質量控制和陽極板爐次跟蹤管理,每一塊粒子銅的狀況、冷雜銅對電解銅的影響都被記錄和統計。日常生產管理也細化到每一天當中:技術人員每天都會查看系統及電銅質量變化,對可能出現的系統偏差進行糾正、研討,出具后續改進意見,添加劑、溫度、流量等生產控制指標的調整被要求及時且有針對性。
管理理念的先行,推動了一系列質量措施的落地,2019年,奧爐廠區基本杜絕了因指標控制不當而出現大面積質量波動的情況。
另一側的雙閃產區,借助陰極銅多目標穩態優化控制科研課題的平臺,深剖產品質量問題根源,打破添加劑的固有平衡,將陰極銅的含硫量從百萬分之十以上降低到百萬分之三至百萬分之五,并通過調整設備及生產參數、延長送電時間等措施,全力保障陽極板處理。
此外,雙閃廠區還采取更加靈活的生產組織方式,以作業時序為基礎,以電解時間為依據,進行出銅作業,槽時利用時間被提高,全年槽時利用率達到95.51%,直接增產陰極銅720噸。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