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疫情下銅行業企業如何應對的幾點思考
2020年03月02日 13:33 951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段紹甫
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為及時了解國內有色金屬行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復工復產情況,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于2月12日起建立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通報”制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銅業分會第一時間與銅業分會所有理事單位,尤其是生產企業建立了聯絡機制,對24家銅冶煉加工生產企業進行了統計。統計涉及國內銅冶煉(粗銅)產能731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82%;精煉銅產能999萬噸,占全國精煉產能的86%;銅加工材產能(含銅桿)76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能的40%;企業職工約19萬人。
現階段銅企業運行情況及主要問題
銅企業已逐步復工,復工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銅業分會各理事單位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相應防控措施,多數理事單位企業尚未發現確診病例(湖北企業除外)。同時,按照地方政府關于延遲復工的要求,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除銅冶煉企業外,大多數銅加工和再生企業不同程度地延遲了復工日期。從統計數據看,截至2月20日,銅業分會24家銅冶煉、加工業,除1家未復工外,其余企業均復工復產。其中銅冶煉企業復產率達100%,產能利用率(較正常時期)70%-80%。從企業類型看,大型企業,尤其是產業鏈相對完整、配套體系相對健全的企業,產能利用率較高,個別企業產能利用率接近正常時期水平;銅加工企業總體復產率達到88%,最晚復工企業,也已于2月18日復工,產能利用率(較正常時期)50%。從復工企業類型看,大型銅加工企業復工較早,但受到返崗人員限制和下游消費的抑制,總體產能利用率都不高。
行業企業反饋的物流受阻、人員返崗率低的情況逐步緩解
在2月12日統計初期,各理事單位企業反饋的困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流受阻,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各地采取封路限行、交通管控等措施控制疫情,跨省、跨區公路運輸不暢,導致產品、原料、硫酸、物資等運輸困難;二是員工無法完全到崗,職工返崗率低,浙江、廣東等部分地區的加工企業,由于省外用工人員較多,導致一些企業職工返崗率在統計初期僅為30%,部分冶煉企業也出現了用工不足的情況;三是資金周轉緊張,返款率低,產品銷售及資金占用壓力大,受疫情影響,銅下游企業及用戶復工率較低,造成產品庫存出現一定積壓情況。在前期可以復工的企業,多數遠離消費區域,但受疫情影響,產品物流運輸不暢,導致無法及時交付客戶,貨款回籠難度加大,資金壓力徒增。另一方面,少數企業反饋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不足等問題。在統計反饋問題中,物流受阻反饋率達90%;人員返崗率低反饋率達60%,企業資金問題和硫酸銷售問題反饋率30%。但隨著疫情控制的深入和相關政策的出臺,目前物流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企業反饋的部分地區物流問題也已逐步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生產情況和產能的逐步恢復,硫酸銷售困難和企業資金緊張問題成為現階段的突出問題。其中,硫酸銷售問題反饋率已由統計初始的30%上升至目前的80%以上,主要原因是下游化工企業開工普遍延后或減產,硫酸作為特殊產品銷售壓力陡然加大,且湖北地區是重要的流通酸消費地區。目前,銅、鉛鋅冶煉企業普遍存在硫酸漲庫的風險,已有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或計劃開始壓縮產能,從而減少硫酸的庫存壓力。
企業資金周轉問題和進口原料到港問題正成為新的關注點
受疫情影響,供需兩端受挫,市場預期不旺,有色金屬價格疲軟,企業資金越發緊張。一方面,產品銷售問題導致資金回籠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前期的信用證、押匯及貸款需要支付,銀行或將收貸,兩端都擠壓著企業的資金。因此,近期生產企業比較集中地向銅業分會反饋了該問題。
我國是銅原料進口大國,約有80%的銅原料需要依賴進口解決。2019年,我國進口銅礦實物量總量為2100余萬噸,平均每月約有190多萬噸的進口量。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已構成PHEIC(即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部分企業向銅業分會表示,一些國際供應商相繼宣布,受不可抗力影響停發進口礦。如果疫情在短期內不能結束,或世界衛生組織繼續延續PHEIC的判斷,中國銅冶煉企業將有可能不得不面臨無原料可用的境地。或將出現競相壓價采購原料,加大進口原料談判的難度。
總體上看,銅行業企業對疫情防控工作都做得比較到位,大型銅骨干企業生產運行情況基本平穩。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一系列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落實,在疫情控制初期暴露的物流受阻問題、人員返崗問題逐步得到緩解。而銅行業自身存在的結構矛盾諸如硫酸產能過剩、原料采購壓力等問題在此期間愈發凸顯。
對銅企業下一步應對措施和今后行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是企業要做好復工人員的疫情防控。前階段,銅企業疫情防控較好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冶煉企業多數雇用了本地職工,且部分企業采用了封閉化管理。加工企業復工率較低,同時復工初期多為本地職工堅守崗位,因此總體疫情控制情況較好。但隨著外省職工的逐漸返崗復工,尤其是銅加工企業復工率的逐步提升(相對人員密集型),大量職工開始返崗,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因此企業應高度重視。
二是企業應強化防范資金風險。從目前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資金問題應成為各企業現階段的防控重點。尤其是中小型冶煉企業和民營企業,要注意產品滯銷導致的資金回籠出現問題,以及與銀行之間的信貸風險防控。要及時與當地政府和銀行保持良好的溝通,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同時,建議政府及有關部門研究出臺相關政策,保證信貸資金的支持,對授信內存量業務予以續作,做到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不改變增強授信擔保條件,從而變相限制使用授信,對企業復工予以資金支持。
三是繼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除了物流、人員返崗情況成為疫情防控期間的不可抗力外,企業當下遇到的硫酸銷售困難、進口原料采購困難等問題,在疫情之前就已經出現,疫情發生后,只是更加凸顯了這些矛盾。因此,從行業健康發展角度看,當下中國銅冶煉產能已經接近飽和,原料供應矛盾日益凸顯,下游副產品硫酸供應嚴重過剩。同時,冶煉產生的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壓力也日益顯現,因此嚴控新建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應成為全體銅行業企業的統一認識。同時,行業協會應繼續向國家有關政府部門發出聲音,通過政策引導,抑制各省(市)新建冶煉產能的沖動。
四是加快自救同時不忘轉型升級和新機會。從目前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相信未來幾個月,隨著疫情防控的逐步解除,銅消費短期會出現大幅增長。同時,國家為拉動經濟,全國各地將涌現出更多的政策利好機會。因此,企業要積蓄力量,保持敏銳的嗅覺,迎接新機遇和新機會。企業經營者要有創新經營思維,謀劃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就銅行業發展來講,有條件的礦山企業應大力發展智能礦山,推進無人化開采;冶煉和加工企業在發展智能制造方面則是未來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
疫情過后,一切恢復常態?,F在,既不要低估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更不要高估了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一定要認識到危機之后充滿機遇,只有堅持到最后,才能迎來曙光。(作者單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銅業分會)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