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高位震蕩 運用黃金期貨捕捉外匯套利機會
2020年10月22日 10:46 11559次瀏覽 來源: 寶城期貨 分類: 期貨 作者: 程小勇
進入四季度,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依舊很大,尤其是在海外疫情二次暴發背景下,經濟復蘇進程可能被打斷。面對持續低迷的經濟增長和溫和的通脹,主要經濟體寬松的貨幣政策似乎效果不佳。財政政策則面臨公共部門債務高企、赤字率偏高和金融資產泡沫膨脹的制約。另外,美國大選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黃金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在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然而,從歷史情況來看,避險驅動的黃金漲勢并不具備持續性,甚至有時市場恐慌反而帶動黃金和其他權益類資產一起大幅下跌。例如全球金融市場暴跌引發美元流動性危機,黃金和股市會聯袂下挫。
從筆者的黃金價格分析框架來看,10月,由于海外疫情,尤其是美國疫情二次暴發、經濟指標走弱和金融市場動蕩使得美聯儲資產負債表重新擴張。美元流動性邊際收緊趨勢有所放緩,再加上美元匯率貶值和美股大選的不確定性,黃金投資需求溫和回暖,扶持黃金價格啟動階段性反彈。然而,由于美國通脹預期溫和,美元名義利率反彈,美元實際利率低位徘徊,并沒有進一步下降,這使得黃金價格反彈高度有限。
先看美元實際利率,它決定了黃金中長期走勢。上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再度輕微擴張,但是美元名義利率實際上在逐步溫和上升。而且根據美國9月CPI增速,意味著美元實際利率在短期內很難進一步下降,從而使得黃金反彈目前來看是缺乏持續性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衡量美元實際利率的10年期通脹指數國債(TIPS)收益率為-0.93%,較8月下旬和9月初-1%以上的水平有所回升。
當前美元名義利率反彈,似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溫和擴張都沒能遏制住這種勢頭。上周美聯儲總資產環比擴張大幅擴張766.5億美元,總資產規模達到7.2萬億美元,美國金融狀況有所惡化,引起美聯儲MBS購買量大增。
再看通脹。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聯儲推出了史無前例的超寬松貨幣政策,但仍未顯著拉升通脹。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后,美國9月CPI僅環比上漲0.2%,低于8月的0.4%,自6月以來增速持續回落。這顯示出美國經濟復蘇缺乏動能,也預示著美國或長期處于超低利率,美聯儲與通脹的較量已經演變為一場持久戰。受科技進步、全球產業轉移、人口老齡化帶來社會總需求下降和勞動生產率下降等因素的影響,持續的貨幣寬松也沒有引起高通脹。
財政支出一般帶來需求和通脹回升,但是當前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陷入僵局,且限制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的力度。3月美國疫情暴發后,美聯儲迅速啟動新一輪資產購買計劃,且出臺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政府發行國債大部分是由美聯儲購買的,因此如果美國財政刺激力度減弱,美聯儲資產購買力度也會減弱。
至于短期美國大選帶來的避險需求似乎并不明顯。從市場恐慌指數(VIX)來看,2020年3月VIX指數沖高之后有所回落,但是VIX指數的中樞明顯較去年抬升,一直沒有跌破過20點,20點以下代表市場風險偏好較高,市場并不恐慌。然而,我們看到10月黃金價格反彈是溫和的,甚至有觸頂回落的跡象。這意味著美國大選和疫情二次暴發,引發市場避險需求短期并不強烈。
但是,黃金投資需求實際上在高位徘徊。10月,筆者發現在美元匯率走弱、海外疫情加重和美聯儲資產負債重新擴張的情況下,黃金投資需求較8月只是溫和回升,但并沒有突破9月創下的高點,實際上還是在高位徘徊。
弱勢美元給黃金價格提供一定的支撐。為何美元在10月會再次走弱呢?原因在于:一是美國經濟復蘇遭遇疫情二次暴發的沖擊而逐步放緩;二是美國債務膨脹,以及財政刺激政策難產。10月8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由于聯邦政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在最近結束的2020財年(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美國預算赤字達到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相比之下,2019財年的預算赤字為9840億美元。相對于經濟規模,赤字占GDP的比重為15.2%,是自194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比重已經連續第5年增加。統計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和美國財政赤字率呈現中等正相關關系。
因此,我們認為當前黃金價格總體上維持高位振蕩走勢,但是由于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投資者可以運用芝商所旗下的COMEX上海金期貨(SGU)合約和上期所黃金期貨合約進行外匯套利交易,即通過買入COMEX上海金期貨合約和賣出上期所黃金期貨合約做多人民幣匯率。當前不少投資者選擇交易芝商所的上海金期貨合約(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的合約),作為上海期貨交易所或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岸黃金合約的一個補充,可更有效地應對短期金價波動。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