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礦產為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支撐
2020年12月10日 12:28 924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王思佳
11月18日,由國際銅業協會委托德國弗勞恩霍夫系統與創新研究所(Fraunhofer ISI)開展的全球研究《城市礦產的前景和局限》發布。研究探討了城市礦產的定義,在加強循環經濟和原材料價值鏈方面帶來的優勢、現有的阻礙以及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的方法。
城市礦產這一概念強調城市、人類居住地和建筑環境作為原材料來源的潛力。現代社會大規模地將原材料轉化為產品,從建筑物和電子產品到廢物和礦井尾礦,這些所謂的“人類物質存量”可以看作是原材料來源,而城市礦產便是對此類資源進行回收利用。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銅的使用量不斷增長,城市礦產中的銅存量也在不斷上升。根據2018年的數據,北美和歐盟均有8000萬噸~9000萬噸的在用產品銅存量,且目前存量還在適度增長。而在日本,城市礦產的流出和流入幾乎處于平衡狀態,銅存量幾乎不再增長。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中國在用產品存量大量凈增長,即新產品的流入量遠遠大于使用期產品的延時流出量。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在用產品銅存量約為1億噸,超過全球在用銅總量的五分之一。
中國自2010年便組織開展了“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在有效緩解資源瓶頸約束和減輕環境污染的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并利用城市礦產資源帶動相關領域發展。
2019年初,國務院印發方案,正式啟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旨在最終實現整個城市以下幾個目標: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
再生銅作為解決資源焦慮的重要支柱,對保障銅的長期穩定供應具有現實意義,也是中國循環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原生金屬生產相比,每噸再生銅相當于節能1054千克標煤、節水395立方米、減少固體廢物排放380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噸,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國際銅業協會在中國針對銅資源回收利用開展了大量研究,在11月20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城市資源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城市資源循環利用分論壇”上,國際銅業協會亞洲區公共事務總監劉正作了題為《再生銅利用的重要性和資源回收利用概況》的主題報告,介紹了最新研究成果及未來研究計劃。
歷史數據表明,回收銅在過去10年間持續增長。清華大學、萊頓大學和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聯合研究數據顯示,預計到2050年,回收銅潛在供應量為1500萬噸/年,意味著回收銅將成為滿足未來銅供應的重要來源。
此外,為了解中國廢銅回收現狀,為政府制定銅行業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建議,國際銅業協會還開展了《中國典型終端產品用銅回收數據統計及回收模式》研究。項目聚焦中國電力電纜廢銅回收市場,從終端推算回收率,了解回收流程,尋找提高回收率的機會。未來,還將對更多銅典型產品進行研究,構建科學有效的回收率概念和方法論,為政策和規劃制定提供科學數據化的支持。
城市礦產潛力的開發,目前仍受制于技術、環境、社會、政策和經濟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例如收集和回收基礎設施、回收激勵措施、勞動力和回收技術成本、環境保護措施以及廢料交易的管理等。中國在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方面的積極舉措,尤其是不斷規范再生有色金屬原料管理的舉措,將有效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