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的創新發展之路
科研投入逾百億 專利授權近千項
2020年12月29日 11:13 1657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鉛鋅資訊 作者: 王新權 劉碧峰
11月10日,裝配有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權屬企業寶鈦集團研制生產的鈦合金載人球艙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事實上,這并不是寶鈦制造第一次出現在大洋深處。3年前,寶鈦的載人球艙就裝配在“深海勇士”號4500米潛水器上。從4500米到10909米,6000多米的跨度,“寶鈦深度”背后有什么發展秘訣?
投入逾130億元攻堅
支撐“寶鈦深度”的源動力,是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持續發力。
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首屆科技大會召開以來的10年里,集團公司已投入130余億元用于200余項重大科技項目和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并累計獲得政府資助約2.4億元。
目前,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已建成39個政府批準的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科技創新平臺與基地。其中,國家級平臺10個,包括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基地)、1個國家級監測中心、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礦產地質測試中心、1個國家級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工作站;省部級平臺22個;市廳級及以下平臺7個。2018年,依托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的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工作站被評為全國模范院士專家工作站。
通過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引進、獎勵機制,不斷壯大科技人才隊伍。通過建立重點領域重點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造就了一批技術管理骨干、核心技術人員、技術專家。目前,集團公司有科技工作人員6534名。
得益于在人才、資金方面的持續投入,10年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獲得各級科學技術獎220余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1項(一等獎和金獎11項)、市廳級科學技術獎79項、社會力量科學技術獎94項(一等獎38項)。金鉬集團參與的“高性能鉬合金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2013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五洲礦業參與的“基于頁巖釩行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項目獲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西北有色地礦集團參與的“深部資源電磁探測理論技術突破與應用”項目獲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事實上,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科技創新的成果不勝枚舉,10年來,集團公司共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000余項,重大科技項目取得顯著進展,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陜西秦嶺地區礦集區鉛鋅/銅/金綜合勘查、深部資源電磁探測理論、陜西秦嶺地區與小巖體有關的銅鉬多金屬礦成礦背景與找礦預測、鐵礬渣無害化處理、鋅焙燒制酸尾氣治理、石煤釩礦清潔高效浸出、釩氮合金制備新技術、高純釩金屬制備等多個產業鏈的新技術、新產品和環境治理方面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展。
累計獲授權專利840件
發明專利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10年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獲得授權專利840件。其中,發明專利324件、實用新型專利512件、外觀設計專利4件。“一種真空蠕變校形爐”專利獲2016年中國專利金獎,“一種高品位鉬精礦的生產工藝”專利獲2014年陜西省專利一等獎。
除發明專利之外,陜西有色金屬集團也是多項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自2010年以來,其權屬企業主持或參與制(修)定各類標準334項。
研發成為長效驅動力
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和規模化生產,成為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創新發展的長效驅動力,不但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重大科技項目的完成,突破瓶頸,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10年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共研發了100多項重點新產品、新工藝,各權屬企業新產品、新工藝實現銷售收入739.02億元。
鍛造新增長極
作為有色金屬行業中的翹楚,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歷來高度重視科技研發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陜西省中長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將創新的視野錨定“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有色金屬行業發展。
在新材料產業領域,將加快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水淡化裝備、石油鉆探等輕質高強、高純及超高純鈦合金與鎢鉬錸金屬材料前沿研發布局。
在新能源領域,將把握全球能源變革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要求,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加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新型功能材料開發。
在國家超前布局的戰略性產業方面,將以全球視野前瞻布局前沿技術研發,形成獨特優勢,掌握未來產業發展主動權。同時,在綠色生產方面,加快研發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技術,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提升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將以第二屆科技大會為新契機,立足科技創新、強化人才培養、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打造發展新引擎,助推企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