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集團8項科技創新成果入選《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0年版)》
2021年06月09日 12:32 412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科技創新
本報訊 5月30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0年版)》,包括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零部件、分析測試儀器、基礎軟件、關鍵材料、先進工藝、高端裝備以及其他等8個領域共178項技術產品。這是國資央企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舉措,是中央企業堅持在“用”上下功夫的標志性成果,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具體實踐。
有研集團在關鍵材料和先進工藝領域共發布了8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在關鍵材料領域,發布了高導熱低膨脹銅/金剛石復合材料、高比強度高導熱鎂合金板材、安全高效儲氫材料與固態儲氫技術、200mm硅片產品、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用12英寸超高純銅靶材、高性能白光LED熒光粉、微電子用高可靠互連材料等7項技術產品;在先進工藝領域發布了離子型稀土礦綠色高效浸萃一體化技術。
高導熱低膨脹銅/金剛石復合材料,具高導熱、低膨脹的特點,將其應用于高功率電子元器件的熱沉,可以顯著改善散熱環境,大幅提高器件可靠性及穩定性。并且通過金剛石組份和形態的設計,可以對材料實現導熱率和膨脹系數的設計和調整,從而適配不同的具體應用場景。
高比強度高導熱鎂合金板材,采用自主開發的熔體多級吸附過濾純凈化、鑄錠多級均勻化熱處理、多向鍛造開坯+熱擠壓變形加工、多級在線余熱淬火、精確預拉伸和峰時效熱處理等工藝技術。制備的高比強度高導熱ZM51鎂合金板材,在我國某衛星XX系統中獲得批量應用,實現了系統承載結構件的有效減重和快速散熱,提高了裝備運行的穩定性及可靠性,延長了型號的使用壽命。
安全高效儲氫材料與固態儲氫技術,基于儲氫材料的固態儲氫技術具有體積儲氫密度高、儲存壓力低、釋氫純度高、安全性好、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是氫能燃料電池的理想氫源。近年來,隨著氫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固態儲氫技術在燃料電池動力車船、分布式發電和氫能大規模安全存儲等方面表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基于儲氫合金的固態儲氫系統在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冷鏈物流車得以應用。
200mm硅單晶拋光片是制造集成電路的核心基礎材料;200mm重摻硅片是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重要材料,其電阻率在毫歐姆厘米級別,可有效降低阻抗,該公司產品被列為國家自主創新產品。Φ200mm輕摻拋光片是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汽車領域輔助駕駛、電動汽車、電氣設備等相關的嵌入式存儲器、模擬電路(Analog)、圖像傳感器(CIS)、MCU(微控制單元)等制備所需核心關鍵材料,該公司產品被列為2017年度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和技術。
有研億金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用12英寸超高純銅靶材,通過電解提純和熔煉獲得純度≥6N的超高純銅鑄錠;通過熱機械處理控制靶材的微觀組織和織構取向,獲得組織細小均勻,取向隨機的靶材;改善焊接工藝,靶材和背板之間的焊合率≥99%、抗拉強度滿足集成電路工藝對濺射靶材的高質量要求,靶材各項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通過TSMC、Global Foundries、UMCi、中芯國際等世界一流半導體企業驗證,實現批量供貨,實現了高端銅靶材國產化,提高了國內靶材產品競爭力。
有研稀土在國內率先突破了鋁酸鹽、氮(氧)化物、氟化物等幾乎所有商用白光LED熒光粉及其關鍵制備技術,建立了完善的知識產權體系和標準體系,并實現了成果轉化,系列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微電子互連材料行業在市場空間、應用領域、技術演進和產品革新等多方面都因下游行業應用需求增長和升級的驅動而發展。合金成分向無鉛化、低溫化等方向發展;性價比方面向高可靠、低成本方向發展;在產品尺寸方面向微細化、窄粒度方向發展;產品應用方面逐漸向功能化、低溫節能方向發展。微電子用高可靠互連材料產品形態上具有球形、窄粒度分布特點,在成分上具有低氧、低雜質含量特點,在應用上具有使用范圍廣、應用高可靠等特點。
離子型稀土礦綠色高效浸萃一體化技術,以生態環境友好型鎂鹽及其復合體系替代傳統硫酸銨浸取離子型稀土礦,源頭消除氨氮污染,稀土浸出率與傳統硫酸銨浸取相當,且鈣鎂滿足土壤及水環境質量要求。獲得的低濃度稀土浸出液以非平衡離心萃取富集工藝取代傳統碳酸氫銨沉淀富集工藝,流程縮減5道工序,稀土收率提高8%以上,稀土超常富集500倍左右,生產的高濃度混合氯化稀土溶液直接用于單一稀土分離提純,實現液液無縫銜接,從源頭避免了產生氨氮和放射性廢渣,消除環保和安全隱患。該技術先后入選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19版)》、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0年)》等。
未來,有研集團將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推廣工作機制,圍繞科技服務和產業培育,加強基礎研究能力提升,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不斷提升技術產品可靠性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在我國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更大的戰略支撐作用。(王琳)
責任編輯:楊凈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szgsjx.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